海口中山路骑楼老街。 本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海口中山路骑楼。本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文昌铺前骑楼老街。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茂 摄
它是华侨之乡的缩影,它是南国晴雨的庇护,它是岁月静好被遗忘的风云。
它漂洋而来,它沿岛而立,最终因它而成铺成城。
骑楼所在,除海口之外,还有文昌铺前、琼海乐城、三亚崖城、儋州中和等。走访海南骑楼,路虽不难,却要用心。
建筑———精美的庇护
人们嘴里的“老海口”即今天还能看到的骑楼一带,由明洪武(1395年)筑海口所城发展而来。据说海口第一栋骑楼在原四牌楼街(现博爱北街),落成于19世纪40年代。1924年,海口所城垣拆毁,拓路扩城,此前后沿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得胜沙路等地的商铺迅速崛起,皆建成一楼柱廊式人行过道,外形为南洋之风的骑楼。
这便是国内现今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国内骑楼建筑群之一。最多时有800多栋,如今也还遗600栋。
中山路骑楼修复后便捷了骑楼欣赏,人们往往先被南洋风立面震慑,然后惊讶其功能作用,再细品雕梁画栋的精美。
海南骑楼乃至国内东南沿海骑楼的立面结构均为廊部、楼部和楼顶三部分。
廊部用于一楼商业功能,前廊后铺,面宽小、进深大。逛骑楼,脚底无尘,头上无晒,雨天不躲,铺铺相连,从容而行,商业氛围和谐友好。廊以梁柱式为多,也有少数为券柱式。
底商楼居。楼部多为2-3层,因跨出了街面而扩大居住面积。可欣赏缤纷的窗楣和壁柱,以及中西合璧的传统雕刻。腰线与线脚的融汇,使墙面层次清晰,富于变化。壁柱中式罗马式混杂,有方形、半圆形、六角形、麻花形。窗下的雕花有龙凤松鹤、荷花莲藕、梅兰竹菊、回纹圈绳、福禄寿以及西式的蔓藤飘带、奇花异草等。
楼顶部分因建有山花和女儿墙而最抢眼。带孔洞的女儿墙提示了每一栋骑
楼为横向三段对称式。屋顶有意设计成曲线型和半圆形,重点装饰,每一栋不同,叫做山花。仿佛当年所有的技巧和雕筑才华都“卖弄”于此,由于现在找不到有此手艺的工匠,观赏中多了一丝羡慕和遗憾。
生活———宁静的沧桑
从海口美兰区演丰镇塔市或曲口乘船去文昌铺前港,木船由红树林里驶出,绕过北港岛,铺前的天际线越来越清晰。骑楼已在这渔港特有的腥味中沐浴了百年。
被岁月拨去了贝灰的墙面徒留斑驳;墙体里钢筋裸露,沧桑中掩不住昔日辉煌;倒塌或未倒塌的屋墙长出了榕树,不知道根已延伸去到哪里;山花掉了,小柱不见了,站在阳台上也不敢扶栏眺望。
无论修缮还是不修缮,当地人特别注重大门的完整,认为门坏了家道会破败。因此可以见到旧楼安装了4米高新刷油漆的大门,铺面宽阔的门面小心翼翼保护起来。
走过一家显然是三兄弟联盖的房子,但大门紧闭,屋主经历了怎样的境况?他们的后人难道还在南洋?大部分铺面开门营业,既是商铺,生意还是要做的。
卖渔网渔具的铺面最多。一对中年夫妇用一台老式缝纫机为客户缝制渔网;隔壁家的年轻媳妇一人闷头编织渔网;泡沫箱的需求量大,铺主为了招揽顾客,叠几个在门口示意;修柴油木船发动机的店最忙,零件散落一地,行人绕道走。
骑楼里的人们兀自生活,荣辱不惊,打点家务和照看生意一点都不矛盾。无客人到访,妇女们挑拣小红辣椒,洗净了剁碎装瓶;糟粕醋、虾酱早早盛了,堆在路边售卖。快餐店快餐品种完全产自本地,有螃蟹、海带、海菜等。
两家理发店相距不到百米,其中稍宽敞那家成了“老年活动中心”,大家的话题扯到对面骑楼屋顶上的那棵榕树,感叹其位置和树形都长得挺好。
老人们习惯了骑楼周遭的环境,改变和不改变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年轻人却想着打破宁静。
记忆———点滴中重塑
修缮?还是重来?这是海南骑楼当前最大的话题。
几十年没去海口得胜沙走走,韦先生近日陪外地朋友看中山路文化街时顺便造访了儿时的老房子。当年那幢最有名的“五层楼”出现在视线里,韦先生有种眼角发潮、心跳加速的感觉。
韦先生曾住紧挨“五层楼”的“四层楼”,因周边骑楼多为二三层,早年这里自然是海口标志性建筑。记忆里有盯着彩色玻璃发呆的童年,与小伙伴们天井里嬉戏的愉悦,抱着宽阔阳台上罗马柱跳到隔壁楼去的顽皮……
但外立面已经变了模样,阳台封住了。进门上楼,发现天井也不见了,每家单元外墙贴着瓷砖,窗户装上防盗网。韦先生心里像堵住了一般。
“你脚下踩的一口砖,手拂的一片墙,可能都有一段故事。”韦先生与大部分人的想法一样,要尽一切可能保护骑楼。
骑楼之爱,如噎在喉。修缮,成本高,排污管网进不了街道,入不了户;修旧如旧,材料、工艺都不同昨日;骑楼片区产业尚未形成优势业态。
海口在尝试恢复骑楼老字号店铺、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儿时游戏、生活情景等,这已经初显成效,且得到游客认可。但市民对其要求更高,不仅要恢复形式,还要重塑人文精神。
置身海南岛骑楼,不妨于细微中的发现领悟时代更迭、百年岁月、华侨文化、商道经营、市井生活。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