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洪雨在《雷雨》中饰演四凤。黄婵敏 翻拍
洪雨在《大义灭亲》中的扮相。黄婵敏 翻拍
2013年,洪雨(中)在文昌会文柳树村演出《山村母亲》。 陈耿 摄
时装戏是“五四”运动后在海南范围内逐渐兴起的、以剧作家吴发凤为代表的现代琼剧表演形式。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就了以演现代戏闻名于世的文昌县琼剧团及一大批艺术家。
这其中,也包括了活跃于梨园半世纪之久的时装戏名伶———洪雨。她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步入菊坛,在继承老一辈艺术家舞台表演经验的基础上,发扬和光大了时装戏的表演艺术,成为了琼剧时装戏的代表性人物。
洪雨是琼剧界的常青树,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其艺术道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传为佳话的至少有“三奇”。
洪雨擅长表演正旦,嗓音高亢嘹亮,表情细腻传神,动作优美大方,刻画人物情动于衷而不露斧痕,表情达意,真切自然,其委婉、雅致的艺术可谓琼剧艺苑一株清雅而又瑰丽的奇葩!
一“奇”:
凭唱半句唱段,闯入艺术殿堂
1960年文昌县琼剧团成立,同年5月,县剧团在全县范围内招收青年演员。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能考上琼剧团,也就意味着能摆脱农业户口,成为城里人,这是当时农村青年梦寐以求的事。然而,要招收具有一定文艺潜力的人,可谓百里挑一,竞争十分激烈。时年15岁的洪雨又黑又瘦,就读于民办的翁田华侨中学。有一天,学校组织师生在县城附近的堤坝上会战,她的班主任来到工地,说是县琼剧团要招演员,动员她赶紧去应考,洪雨来不及将身上的泥巴洗刷干净,穿着木屐便跟着老师匆匆来到县城考试场。来到考试场,洪雨意外地发现其中一位考官就是她原来学校的校长。主考官问她:“你有什么艺术特长?”洪雨用不标准的海南话回答:“没有。”“没有?你来干嘛?”考官追问。洪雨说:“我会唱歌。”“唱来听听。”考官不耐烦地说。洪雨接着唱:“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流落在外头。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团圆聚,几家流落在街头。”一曲抒情悠扬、委婉动听的《月儿弯弯照九州》唱罢,几个考官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注视这个头扎着小辫子,脚穿着木屐鞋,还有些土里土气,甚至于不起眼的小丫头。考官顿时来了精神,问:“你会唱琼剧吗?”“会半句。”洪雨答。考官说“唱吧!”“忆昔日盟山誓海,我心只有祝英台。”
这半句唱腔一唱完,她那高亢清亮的歌喉引起大家的轰动,周围围观的人齐声惊叹这姑娘的音质真好。接着,考官们找来化妆师为她化妆,化妆后的洪雨形象俏丽可人,与之前判若两人。几位考官相互点头,会意地笑了笑,表示满意。她的老校长,时任考官的文昌县琼剧团团长韩南元说:“这个小姑娘是难得的琼剧好苗子,是个可塑之才,是金子总会发光的。”1960年8月16日,一纸录取通知书送到洪雨的手中。就这样,洪雨凭借那半句生硬的琼剧唱腔考进了文昌县琼剧团。
二“奇”:
不懂海南方言却成琼剧名伶
洪雨是印尼归侨,1957年随父母归国,时年仅12岁,只懂印尼话,完全听不懂海南方言。1960年虽然她以优美的音质考上了文昌县琼剧团,但是她的海南话里仍然掺杂着印尼话的口音。她意识到要唱好海南戏,演好海南戏,其前提必须要说好海南话。于是,她在生活中、工作中,非常注重自己的发音与咬字,有意地纠正自己的口音。1961年,洪雨被选派到海南琼剧传统研究班学习,在向吴桂喜老师学习青衣,白燕老师学习旦角的表演程式,谭大春师傅学习琼剧唱腔期间,她以“莫让年华付东流”的警句告诫自己,除了用心学习专业课,还用比别的学员多双倍的精力去学习语言。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的刻苦学习,洪雨不但攻破了语言关,还积累了扎实的琼剧功底。课下,她还利用空余时间帮助老师料理家务,以增进师生情感。在当时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吴桂喜老师还专门杀鸡款待这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琼剧界誉为美谈。
洪雨从研究班学成归来,先后在《一杆红旗》、《山村疑案》、《江姐》等戏中担任主角,她的表演干净利落,款款大方,动作明朗准确,并善于挖掘剧中人物的内在情感,博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从学艺到成名,她仅用了三年时间,便逐渐成为了文昌县琼剧团的台柱。从此以后,她的文艺创作呈井喷状况,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洪雨在舞台上塑造了一大批不同年代、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艺术形象,例如《雷雨》中的四凤,《龙江颂》中的江水英,《沙家浜》中的阿庆嫂,《杜鹃山》中的柯湘,《洪湖赤卫队》中的韩英,《野鸭洲》中的秋二嫂,《糟糠之妻》中的周婉贞,《大义灭亲》中的梅丽兰,《搜书院》中的紫莺等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2年,在欢迎柬埔寨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的文艺晚会上,洪雨演唱《龙江颂》一剧中江水英的主要唱段,叫座全场。1982年她又随广东省琼剧团赴新加坡、泰国访问演出,受到泰国皇帕帖公主的亲切接见。也许,连洪雨自己也没有想到,她会从一个默默无名的野丫头,成长为一颗琼剧明星。
洪雨集百家之长,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艺术素养,形成独特的艺术演唱风格。观众们都说,洪雨的嗓音洪亮圆润,铿锵有力,吐字清晰,唱腔清脆柔和,行腔婉转流畅,富有感染力。洪雨却说,自己的能力毕竟有限,只有虚心学习先辈的运腔优点,才能取长补短,才能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她特别崇尚名家红梅的演唱技巧,喜欢学唱红梅的经典唱腔,从中吸取艺术营养。名剧《雷雨》的第三场戏中,鲁妈逼四凤发誓不再见周家人的一段净场成套唱腔,就是洪雨吸收红梅在《孔雀东南飞》中的唱法,情调忧怨,节奏徐缓和后转紧打慢唱的板式,把四凤内心深处的激烈变化,表达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凭借着《雷雨》这部戏,1980年海南地区戏曲“百花奖”汇演中,洪雨以饰演四凤一角,获得表演一等奖。1984年海南行政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专业剧团调演中,她又通过饰演《含笑花》中的许欣获得演员表演奖。
三“奇”:
年近古稀之年再攀艺术高峰
2012年,洪雨已年近古稀,从艺50多年来,她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继续拼搏在梨园舞台上,还是颐养天年享天伦之乐?经过考虑,她选择了复出!
在重新组建的文昌市琼剧团编排的现代剧《山村母亲》一剧中担任主角———山村母亲。这部戏以山村母亲为主线,通过山村母亲与儿子、儿媳和岳母之间的感情纠葛,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城乡矛盾碰撞,展现人世间的人情冷暖、喜怒哀乐。主角“山村母亲” 贯穿全剧,可谓戏份重,台词多,唱腔长,动作难,其形象塑造成功与否是本剧成败的关键。这对年迈的洪雨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然而她没有被困难吓退,看过剧本后,她欣然地接受了挑战。
该戏公演后,很多戏迷都惊叹,洪雨嗓音条件和身段功夫不减当年,她不仅拿下了戏中诸多的高音唱段,而且又能高质量地完成擦拭和上下坡等高难度舞台动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勤劳、朴素、隐忍、大度的山村母亲形象,赢得了观众的敬重和认可。难怪诸多观众说,当下演员中,能演此角色的在海南仅有洪雨一人,这就是观众对她在此剧中高超演技的充分肯定。
洪雨在琼剧艺苑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传奇,我们期待,在今后的梨园舞台上洪雨还能为观众们创造新的艺术传奇!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