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亚利的毕业证书保留了半个世纪
这是属于他们的刻骨铭心
半个世纪过去了,文昌中学高十五届老校友又一次在母校相聚。而这一次,他们为母校送上了自己亲手撰写、编辑的《依旧年年》。这本厚厚的“青春回忆录”,既是他们对美好年华的追忆,也是对母校没齿难忘的感恩。
这本书的集结出版并不容易,共有80余人提供材料,组成60余篇文章。历时一年的编撰工作后,又有60余人自发参与合资出版。
谈起为什么有出书的动议,吴开访动情地说:“我们的成长从文中开始,母校可以说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毕业这么多年了,我们也想为母校做几件有意义的事,通过对艰苦历史的还原、对同学情谊的回忆,告诉如今的文中学子,要珍惜当下无忧无虑的学习生活。”
文昌中学老校长陈修伟在读过《依旧年年》后这样评价:“它给文昌中学百年教育发展史,及时补上了熠熠闪光的一章,不但是学校教育经验和精神财富的档案册中的珍藏版,也是尊师重道教育的活教材。”这位耄耋老人坦言,他在读到那些故事时,常常忍俊不禁、击节叫绝,也常常悲戚不已、潸然泪下。
因为,那是属于那一代文中人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欧英洲还记得,有一次老校友发起毕业周年聚会,席间,发生了颇有意味的一件小事——餐桌上,首先亮相的是一份“开胃菜”:一碟“椰子盐”。那是符策焕精心设计的一个环节,是他亲手制作了这样一道令人魂牵梦萦的美食。还未动筷,那股熟悉的椰香已经让老校友们泪眼朦胧……
“你看,曾经的‘少男少女班’如今已经成了‘爷爷奶奶班’,可是我们这些文中的‘活化石’还是一个完整的班集体。”说不尽的知心话,抒不完的同学情让吴亚利颇为感慨,他又一次向老校友发起号召,“这是一次真正意义的人生之旅,是一次真情交融的感人团聚。让我们抹去岁月的流痕,好好看看阔别多年的校友吧!”
(编辑:蔡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