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春天的脸盛开花朵”迎新春诗茶会在海口举行,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朗诵诗作迎接新春到来。
咖啡馆门前的春意。
“春天的脸盛开花朵”海南诗人迎新春诗茶会在海口举行。图为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合影。
迎春诗茶会上诗人雁西在朗诵他的作品。
诗人王辉俊朗诵诗作。
岁末年初,海岛上诗意盎然。
天气微寒,空中飘着细细的雨丝。在海口市海甸岛黑咖啡豆咖啡厅里,一场名为“春天的脸 盛开花朵”的海南诗人迎新春诗茶会热闹启幕。10余名诗人以及诗歌爱好者们共聚一堂,以诗人敏感的“触角”探触着新春的气息、春天的味道。
或许以这样一种风雅又安静的方式来迎接新春,才更能让他们触碰到自己的内心,才更能体味到佳节美景的奥妙所在。
在海岛迎来诗歌暖春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人们挂桃符、贴春联,送旧迎新,祈盼来年风调雨顺,祈昐有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而在诗茶会的现场,诗人们自然也用他们独特的表达盼春言志诉心声。
“让冬天里孕育的精灵/再次裸露在归途的风口上/让它出生的疼痛/从冬的裂缝中/舒适并生出新的嫩芽……”、“我在春天里赶路/每一个路口都有我的亲人……人间悲喜让我的心变得柔软/所有的怨气在春天里一笔勾销”、“微风、草香、初绽之绿凭栏、远别、静谧之月通往春天的路上水流有它自己的走向……”
诗人们依次起身朗诵着他们的作品,也吟唱出他们对于春天的期盼与向往。而其他人或在侧耳倾听,或在闭眼感悟,又或者低头沉思,似乎想要走进诗境当中的春天走一遭方才罢休。
“如果让风吹一直就这么吹就有诗歌之树从旷野边缘倔强生长直指苍穹……”海南朗诵艺术团团员小丁朗诵了青海诗人曹有云的一首《未来之书》。她说,“远在西北的诗人虽不能身临现场,却也希望将西北不同的‘春景’带到海岛上,能有所交流,有所碰撞。”
此情此景,黎族诗人郑文秀禁不住感叹,“我们以诗表达我们对家乡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在春天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郑文秀告诉记者,近年来,许多由青年诗人创办的诗坛、诗社、诗歌交流活动正欣欣向荣。除了每年一度的两岸诗会,类似于诗茶会这样的活动非常多,如刚刚举办的“陵水河诗乐会”、“当诗遇上歌”音乐诗会等,还有1月30日举办的“请你深呼吸”迎春诗画作品分享会等等。
“我们似乎在海岛上迎来了诗歌暖春。”诗人冷阳解释道,这么说有两重含义,一方面我们通过诗歌能够更好的感悟“这座没有冬天的城市”的暖暖春意;另一方面越来越发达的网络与自媒体,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写诗创作,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可以表达的平台。
“所以我认为这是诗歌最好的时代。”冷阳说,在新春佳节我们以诗来贺,在春暖花开我们以诗抒情,我们随时随地可以作诗,随时随地可以借助自媒体来表达。“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参与其间,以诗意的方式迎接新春。”
诗意融于海南生活
“你带我闯入这片/只属于你的秘密花园/美轮美奂/一只秋千挂在树丛之间/花开在周围/香幽四处……”诗人雁西朗诵着他的作品——《秘密花园》,他忘情地说,这是他看完电影《灰姑娘》之后创作的诗篇,同时也是他对于海岛春天的所思所悟。
“海南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带着蓬勃的生命力,这个岛屿本身就是一个诗意的岛,是诗歌栖息的地方。”雁西说,就连流放至此的苏东坡,都被琼州的自然美景、风土人情所吸引,进而得到生命的释放。我们这些自主选择生活于此的人,又如何不爱这座岛,不用诗歌赞颂这座岛呢?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诗人乐冰,“在海南不写诗可惜了,在海南的春天不写诗更是可惜了。”乐冰说,就如同他的作品《所有的怨气在春天里一笔勾销》所说的那样,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内心总会或多或少地积累一些怨气,但在春日的美好面前,在如此诗情画意的宝岛上,我们愿意将所有的不美好或抛诸脑后,或远远丢弃,惟愿所有的怨气在春天里一笔勾销。
有人觉得诗意很近,有人却觉得诗意在若即若离。然而乐冰并不认同,“在每一个季节,每一个佳节,甚至细化到每一天,我们都要像一个诗人一样,带着一颗敏感的心,去体味、去感悟,眼中有美景,心中有诗意,诗样的生活着。” 他说,如此一来我们对于生活、对于海南的热爱,就化作诗意就留在我们身边、印在我们心间。
“诗是生命旅程的深度体验,是现实生活中最光芒或最孤独的欲望诉求,是理想对现实的再认识。”诗人郑文秀说,有人说过“全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诗意地活着’,而海南民众的这份优越与生俱来。”因而,我们岛民更要通过诗歌,表达对海南、对幸福、对生命与爱的追求。那我们不妨将对春天期盼、对新年期许的这份情感,推及至日常,将生活做成诗,让诗融进生活。
到诗里来拥抱春天
“来吧,到诗里来,拥抱春天。”这是诗人许燕影在此次诗茶会的前几天,在她的微信中写下的一句话。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喜爱诗歌,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
“现代社会有流光溢彩,也有纷繁复杂,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我们能够去丰富我们的内心,让它永远保有温情与美感。”许燕影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诗歌梦,只要我们能够感受到美,能够感受到生活、自然对于我们的馈赠,我们就是一个诗人。
“中国人从小背唐诗、宋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是在诗的滋润下长大的。为什么我们长大后却不再写诗、不再吟诗了呢?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一种敏感,诗人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诗人乐冰如是说,新年的到来,春天的到来,是大自然在给我们一种提醒,提醒我们以一种诗人的敏感来看待一切。所以在这个时节,我们要将敏感的神经释放出来,心有感受,哪怕写不出那个句子,却依然称得上是一位“诗人”。
“所以我希望以后不只是新春,在端午、中秋、元宵节等等,我们都可以举办这样的主题诗会活动。我们可以借助活动带动更多的人重拾敏感,做一个‘诗人’。”乐冰说道。
对于这一点,所有的诗人都持赞成的态度。诗人王辉俊说,如今,在城市中,酒吧、咖啡厅非常受欢迎,而我们希望能够把这样的文化与诗歌结合,借助与这些清静、悠闲的场所,配以品茶、插花等方式,使得这些场所、这些技艺得以升华,同时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诗歌,回归到“诗人”的内心。
在中国,过年是个归家团聚的日子,而或许我们最需先回归的是心灵的净土,在诗歌中与一切瑰丽与温情相遇。
相关链接:
猫咪神秘消失5年出现 将飞跃半个美国与主人团聚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