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俊杰
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纪实文学再现难忘岁
来源: 海口网 作者:吴雨倩 时间:2016-06-06 09:43:13 星期一

 

王树增在椰城向市民讲述《长征》故事。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近日,著名非虚构文学作家王树增携作品《长征》、《抗日战争》来琼,与广大读者共同追忆八十年前这场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人类奇迹,并向现场读者讲述了他在著书过程中的艰辛、感悟及收获。

  记者 吴雨倩 文/图

  《长征》不是仅仅复述史料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误解纪实文学就是报告文学,这是有失偏颇的。纪实文学是在搜集史料的基础上,作者要对事件有独特的认知和客观的认识,而并不是仅仅在复述史料。”王树增说。

  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长征》,从红军一支部队突围寻找新的根据地的惨烈战斗开始记叙,展现了红军大规模军事转移的前所未有的艰辛与困难。王树增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历史,并以宏大、厚重的笔触展开这一考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转移。

  其间粤、桂、滇、川军阀,国民党中央军对红军围追堵截,红军转移的浩大场面,在作品中都有真实而具体的体现,读后令人震动和感慨。然而这只是大规模转移的开始,十万大军,无数的辎重,无数的老幼妇孺,一路的翻山越岭,一路的战争,一路的迷茫与困惑,一路的矛盾斗争,一路的绝望与期望,一路的疾病与饥饿,一路的生与死。这是场跋涉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战争。

  搜集史料、勘查采访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不仅要了解对战的时间、地点、人物,甚至是对战双方主要领导人的职务、喜好、兴趣等,纪实文学与军史战史不同,它需要尊崇文学的基本特征,人文色彩非常浓厚,人物的心理描写需要站在客观视角上进行细化和揣摩。”王树增解释。

  《长征》以中央红军大规模军事转移为主要线索,同时也运用了很多笔墨全面记叙了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以及留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的军事转移行动,它们构成红军长征的重要部分。文中讲述了军事转移的悲壮、艰难万险,前仆后继,表现了红军们铁一般的信念及斗志。

   《长征》是献给世界的英雄主义史诗

  “对很多人来说,表现长征艰难的生活往往是吃树皮、吃皮带,但《长征》所讲述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是吃树皮还是嚼皮带,在整个长征史上都是九牛一毛的,必须站在人文发展的高度。如今,世界各国对长征的解读非常深刻,观察历史,挖掘人文核心精神品质。我们不需要背熟长征的路线、时间,需要的是读懂长征带给我们的精神补给,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王树增说。

  读者余女士在现场表示,在通读了《长征》后久久不能入眠,全书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是非常全面、生动的纪实作品。作者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在叙述历史,并以宏大、厚重的笔触展开这一考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转移。“红军转移的浩大场面,在作品中得到真实而翔实地再现,令人震动和感慨。”

  然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王树增赋予了长征以崭新的认知高度——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最壮丽的英雄主义史诗,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他激情澎湃地记述做到了这一点,在所有记述长征的文学作品中是非常难得的。

    《长征》再版带来更好阅读体验

  王树增说,《长征》注重对生动情节的描述,注重对历史事件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摹和对历史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的渲染。还特别讲究挖掘与披露众多生动细节以及珍贵历史资料。作者将长征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进行考察,竭力提取的是长征这一伟大行动所蕴涵和映射出的那一群人的不灭信念、坚定追求和永恒理想,从而使长征精神具有了“泛人类精神”的意味,也就使其具有了普适性。

  王树增的中国革命史系列包括《远东朝鲜战争》、《长征》和《解放战争》,这一系列的书共花费了30余年,而在《长征》上面,王树增前前后后写了大概6年的时间。《长征》自2006年出版至今已有十年,期间已获几乎全部国家级图书大奖,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图书奖·优秀装帧设计奖、第十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等多项国家级图书奖等。据了解,《长征》出版以来,备受广大读者好评,至今销售已逾五十万册,是全面记录长征、弘扬长征精神最为权威、最为经典的纪实文学作品。

  现今,随着再细化的了解和经验的积累,王树增对长征有了更深远的认识,对《长征》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再推出这部《长征》修订版。王树增说:“《长征》修订版根据全新史料,在旧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增加和全面修订,并加入了多幅珍贵长征地图,可以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修订版的《长征》创作的后记也详细做了说明。

  王树增认为,当代青年对中国民族历史的解读还远远不够。他说,一个民族要把自己经历的悲伤或欢乐的往事,当珍宝一样捧在手里,把它作为照耀未来民族前进的一盏灯,而现代青年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环境之中,无论如何不能丢失信念和信仰,因为中华民族是生存信念最坚定、生命力最坚强的一个民族。王树增说,这也是他创作《长征》的初衷。

(编辑:吴茜)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