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艺术与收藏
七万余件藏品首次入藏国家南海博物馆 南海文物铸传奇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尤梦瑜 时间:2016-09-22 10:48:55 星期四

印有“波斯为记”的青花瓷残片。 魏希望 供图

广东省银行发行的琼崖流通券。

龙被。   

  文记者 尤梦瑜

  作为国家南海博物馆筹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文物的征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9月14日上午,“南海之约” 国家南海博物馆首批文物捐赠入藏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由多位藏家捐赠的7万余件藏品正式入藏国家南海博物馆。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首批捐赠的7万余件藏品中包含陶瓷器、金属器等多个类别。这其中有不少藏品,其历史价值、学术价值等都得到相关文物专家的肯定。

  诉不尽的南海情怀

  文物是一个博物馆的核心与灵魂,每一个博物馆不同的定位让其对文物的需求也有着差异。国家南海博物馆筹建办自今年起就根据展陈大纲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文物征集工作。征集工作并非易事,而收藏家们的大力支持,让这间建在潭门的国家级博物馆迎来了它的首批珍宝。

  谈及捐赠的初衷,多位收藏家都讲起了自己的“南海情怀”。

  收藏家魏希望此次捐赠了南海海域出水陶瓷、金属器、黄花梨木铲等藏品。这其中印有“波斯为记”的元青花瓷器碎片等藏品的历史、研究价值,受到专家肯定。

  “我1998年来到海南,到现在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海南人。国家的南海战略、海南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心都在加深着普通人的蓝色国土概念,也唤醒着我们的海洋意识。”魏希望说,当他得知国家南海博物馆开始面向公众征集文物时,他毫不犹豫就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一些与南海相关的藏品捐了出来。

  在入藏仪式现场,魏希望指着10件青白釉瓷器告诉记者,15年前,他费尽周折收藏到了这批瓷器,曾经有不少岛外的文物收藏家出高价收购,可都被他断然拒绝。“这是南海海域出水的宝贝,舍不得让它们离开海南岛。”魏希望说,现在,国家南海博物馆就快要落成了,这里也会成为这些出水陶瓷器的最佳“归宿”。“让大家都能一睹其风采,才能体现出它们的真正价值。”

  海南花梨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志扬此次为国家南海博物馆捐赠了“龙被”和一批明代铜锭。他认为,向筹建中的国家南海博物馆捐赠文物,是应尽的一份责任和义务。“希望通过展品充分展现出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展示海南在历史上作的贡献,让子孙后代都能通过国家南海博物馆了解南海、了解海南岛。”他说。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奥林匹克花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川建捐赠了南海出水陶瓷残片标本6万余件。冯川建说,大家的捐赠只是抛砖引玉,希望以此让更多人关注国家南海博物馆、关注国家南海发展。

  除了个人捐赠外,还有5家单位捐赠或意向捐赠1000多件藏品。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海口航标处捐赠航标文物实物25件,包括浮标、灯塔建设相关资料等。

  捐赠文物中陶瓷器成主角

  此次捐赠的7万余件藏品中,“瓷器”成为了首批入藏文物中的主角。

  “不少藏品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入藏仪式上,国家南海博物馆专家组成员、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书记兼副主任张威用“震撼”形容自己的感受。“有人说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丝瓷之路,因为陶瓷器是当时的主要贸易产品之一,南海海域的出水瓷器是这批捐赠文物里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正契合着海上丝路的主题。国家南海博物馆的建立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瓷器以及中国的文化是如何被传播到海外的。”

  他特意提到了魏希望捐赠的一块陶瓷碎片。陶瓷碎片在南海海域出水文物中再常见不过,可这片不大的青花瓷碎片“信息量十足”,有力佐证了古代中国同阿拉伯国家通商往来的历史。这片陶瓷碎片上绘有精美的鸳鸯图案,但更为重要的是上面4个“波斯为记”青花字。

  “这4个字说明这批瓷器是专门为波斯一带国家所定制。过去我们通过文献,推测外销瓷会销售到西亚,而这件碎片上的青花字明确地写出目的地,这呼应了历史文献,为我们找到了物证。”张威说。

  据专家透露,以前也见到过一些写着商人姓名等字样的陶瓷碎片,但在目前的发现中,这是全国唯一一片带“波斯为记”的陶瓷碎片。而碎片本身又属于“元青花”,元青花瓷属出水瓷中的珍贵品种,其数量比宋瓷还少。这片碎片是魏希望1999年时在潭门的一堆陶瓷残片里淘出来的。

  多件藏品富有本土地域特色

  在省博物馆的库房中,记者见到了此次入藏捐赠文物中几样颇具代表性的藏品。如果说瓷器体现着海洋特色,那么黎族织锦“双狮戏球麒麟纹龙被”等不少珍贵的藏品则更代表着海南的地域文化特色。

  虽然已有些褪色,但依旧不影响这件“双狮戏球麒麟纹龙被”的精美与大气。这件织于明末清初的黎族织锦作品上面织有正面龙以及“双狮戏球”“双凤朝阳”等图样。这件龙被是张志扬在十几年前收藏的。

  “海南这么多黎锦中,正面龙图案很少见,到现在我也只见过3件”,省博物馆文物征集部主任王辉山说,黎族自己并没有“龙”这个元素,所以这件龙被应该是“政府订制”,准备用来进贡皇帝的贡品,而正面龙的图案也往往只有在特殊场合才会用到。“时间早、品相好加之正面龙图案让这件龙被十分珍贵。”王辉山说。这样一幅龙被织锦作品,也足以说明当时远居海岛的黎族居民与内陆的紧密联系。

  收藏家蔡于良此次捐赠了一座铸造于明末清初年间的“春夏秋冬铭龙纹钮铜钟”。此钟四面分别有“春”“夏”“秋”“冬”铭文,是蔡于良当年在文昌收得。“我们请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广东管理处的专家们来鉴定,钟顶部的钟钮近似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习惯用的款式,这个钟最初应该是华侨在这些国家铸造,然后带回国内。”王辉山说。

  同样由蔡于良捐的、出水于南海海域的明代铜制火铳,让人感受到那个年代海上丝路的风云莫测。在蔡于良所捐赠的藏品中,还有一本由溥杰(末代皇帝溥仪弟弟)编制的《南海奇观》。据王辉山介绍,图集虽不算古旧,但里面不少图片十分珍贵。类似这样的有关南海的珍贵历史资料在这一批入藏藏品中还有许多。

  此外,还有两把魏希望捐赠的黄花梨木铲,这两把木铲分别由两块完整的海南黄花梨制作而成,铲柄和铲头之间没有任何拼接的痕迹,铲头被铁包裹。黄花梨铲是黎族的传统生产工具,那时候金属在黎族地区仍不多见。

  “它们大约是在清朝中期制造,是我从海南的黎族聚居地昌江和东方淘来的。”魏希望说:“海南自古就有着‘耕海’的说法,我们把这两把木铲捐出去,也有着‘耕海’的意味在其中。”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国家南海博物馆筹建办提供。

 

 

相关链接:

清华一博物馆被指现多处英文错误 称校对缺失致错
国家南海博物馆首批文物入藏 10人捐赠7万多件藏品
海南《更路簿》 河北博物馆展出

 

(编辑:吴茜)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