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南亚所副研究员、芒果课题组负责人王松标在查看组培瓶内海南芒果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芽情况。
已分化出芽的海南芒果胚性愈伤组织。(11月29日拍摄)
试验室组培瓶内海南芒果胚性愈伤组织已分化出芽。 (2016年11月29日拍摄)
文图记者 苏晓杰 通讯员 冯文星
海南芒果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第一,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2014年芒果种植面积70.3万亩,产量45.3万吨,产值26.7亿元。分别占全国27.1%、31.5%、38.4%,2015年产量达50.88万吨,比2014年增长了12.4%(据《2015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独特的区域与气候,让海南芒果享誉全国,是排在香蕉之后的第二大类水果。
为更好地改善海南芒果品种与种植结构,突破栽培品种过于单一的瓶颈,在开展常规品种选育的同时,海南海垦果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联合“试水”航天育种,这是芒果“空间诱变育种”的首次探索。
今年10月17日7时30分,4支装着芒果胚性愈伤组织的试管,随着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一起在太空遨游了33天。11月23日下午,这4支试管在专人护送下,回到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简称“南亚所”)实验室。
11月29日上午,南亚所副研究员、芒果课题组负责人王松标走进组培试验室,查看组培瓶内海南芒果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芽情况。目前,“飞天”的芒果胚性愈伤组织已在试验室分装在22个组培瓶中,进行增殖扩繁。
南亚所是我国开展芒果研究最早的单位之一,长期开展芒果资源收集、评价和创新利用研究工作,已收集保存国内外芒果种质资源248份;先后选育出粤西1号、红芒6号、热农1号、热农2号等芒果新品种4个。其中红芒6号、热农1号已是我国芒果晚熟优势区主栽品种,推广种植近10万亩,每年产生近2亿元的产值。此外,利用芒果杂交授粉等常规育种方法,创制出大量杂交新种质,在我国芒果选育种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编辑: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