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古村老街
老海关的城市记忆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尤梦瑜 时间:2017-03-20 10:46:16 星期一

  A

  业务扩展

  洋派办公楼拔地而起

  打开一张海口海关旧址大楼刚刚建好时的照片,那时,建筑周围还是光秃秃的,这栋楼就是一个“坐标”高点。海关对于一座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来说本身就是一段宝贵的历史记忆,可谓公职机构中的“老字号”。

  橙红色的瓦顶,水泥灰色的外墙,西洋式的围栏立柱,在一层层的繁茂枝叶后,海口海关旧址大楼静处其中,这栋建筑与旁边老街上的一排排骑楼遥相辉映,近代殖民地外廊式风格彰显了年代感。

  据介绍,1934年,随着商贸往来的日渐繁荣,原本建在中山路尾端的琼海关已满足不了较大的业务量,于是,一个新的海关大楼在得胜沙8号开始动工,同时还建有西楼及验货场。主楼由当时知名的建筑师吴景祥担纲设计,他采用不对称的设计,在南面设计有门厅和阳台,在北边及西边设立了门廊。大楼的主建筑共三层,其中最高的部分可达六层。

  老海口人几乎都知道,这个旧址大楼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时改过门口的朝向:刚建成时,门向南开,对着得胜沙路;而后来,北面的水面已成为长堤路,空间较南侧更广阔,大门就改向了北侧即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门。在大楼刚落成时,当时的海口市政部门在楼的正门口前种了十几棵凤凰树,围着旧址大楼走一圈,还能在大楼的南侧看到这些茂盛的凤凰树,而新的北面大门前则是绿得仿佛可淬出水的榕树。

  B

  大件行李

  搭小船到海关接受检查

  随着海南的解放,1950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口海关”正式成立。内部机构设立6个科11个股:会计科、秘书科、人事科、查私科、验估征税科以及货运监管科。1964年至1965年,机构被调整为政治办公室、秘书科、行李邮包科、货运监管科以及八所分关。

  1962年,刚刚从上海学成毕业的袁蓉被分配到海口海关行李邮包科。今年已75岁的她讲起这份“一生的工作”依旧记忆深刻。

  “那时的海关检查与今天相比有很大不同。”袁蓉说。

  今天,当人们搭乘邮轮或是飞机抵达码头或机场时,可直接接受行李检查。但在上世纪60年代,大批的旅客搭乘船舶入境抵达秀英码头时,海关人员需自己骑单车去监管乘客的随身物品,大件行李还要搭小船,沿着现在“长堤路”一线的水路来到得胜沙8号的海口海关接受检查。

  “当时的海关大楼后面是一个封闭的验货场,搬运工们将入境的大件行李箱整理好后统一运送到这里,然后开箱,全部检查完毕后再重新装箱、封好,物归原主。”袁蓉说。

  1960年进入海口海关工作的谢起川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设备,行李检查基本靠人工,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大工程”。特别是海南这种高温天气,在封闭的验货场检查几件行李,衣服就已经全部湿透了。

  在那个国内物资还十分匮乏的年代,每个回海南的华侨都会带好几个长宽高均超过一米的木箱,里面装满了米、糖、咖啡等。

  “除了用木箱装,还有那种一米多高的藤箩,我个子小,有时候就直接跳进去检查。”袁蓉笑着回忆道。

  谢起川说:“上世纪60年代,大批印尼华侨举家返琼,当时我们海关院子里已经满到放不下他们的行李了,大家的行李最后摆满了得胜沙海关大楼到邮电局中间的那段路。”

  当自己的行李在海关等待检查时,行李主人们统一住在海口的华侨大厦等待海关的通知,待开箱检查到谁的行李时,谁就需要前往开箱现场。“那时我们对每个种类货品的携带量都有规定,相当于今天常说的‘合理自用范围’,超过这个数量后,行李主人可以选择待离开海南时将这部分货物带走,也可以选择让当地的百货收购。”袁蓉说。

  那时的海关大楼北侧水面上停着海关的小艇,关员们有时还要搭小艇出发锚地,去检查远洋货轮的运载货物。

(编辑:余冰月)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