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椰城走笔
半山棚
来源: 海口日报 作者:鲍安顺 时间:2018-09-10 10:28:11 星期一

  文/鲍安顺

  在一个小山乡,我前前后后生活了五年。工作之余,便是爬山涉水,到处寻找人文古迹。

  一次偶尔的机会,我又去了当地古刹名寺——西鸣寺。此寺,坐落半山腰之上,历经千年,几经烟火沧桑,在历史上兴废修建了数十次。以前,我每次来,只能看见旧瓦残墙老屋,未见那位年长的老僧人。这一趟来,却完全不同了,半山腰建起一座大雄宝殿,山坡铺起青石台阶,那口山间汩汩流淌的清泉,也筑成了一方明镜似的小水池……更让人激动的是那株千年桂花树,开出满树金黄小花,一阵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令人神清气爽,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亲切气息。

  老僧人,是我熟人,那次他显得年轻了许多。他告诉我,在这半山的境界中生活,能够延年益寿,他每天在这儿不仅专心念经,另外还习武强身。他童颜鹤发,我便好奇地问起他的年纪,他的回答让我惊讶:“已经90岁了!”他还神情飘逸地说,他建起这座寺庙,不只是引来香客,也是为山乡的旅游业增光添彩,打造秀色风光。

  在这个小山乡另一座山上,也在一个半山腰建有一座千年古刹。那儿,早就有红墙老瓦的庙宇建筑了。另外,还有一些名人留下了真迹诗文,耐人寻味的,是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乌霞寺。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去乌霞寺,就是遇见了这位年长的僧人。那时他满头黑发,见到我就拿出许多关于乌霞寺的人文史料。我看后很是激动,而且还将此写进了我的诗歌、散文和文史资料。后来,我经常带一些文友去乌霞寺,但再也找不到当初感觉。仔细想一想,我就明白了,因为老僧人不在,他离去了的风景,似乎少点什么,比如所见僧人们,几乎不谈文化。于是,我感到失落,甚至有些寂寞。

  那次,在西鸣寺与老僧人重新聚首,他显得更加真诚,他领我登上了西鸣寺上的一个半山小洞,这儿也有佛教信徒供奉的器物、神龛、红绢……另外就是青枝绿藤之间的绝壁悬崖,站在悬崖上可以一览山野风光。其实,在半山绝壁高崖之间,心情也悬在了半空之中,悬浮的快乐,超脱的感觉,也因攀登之后的一览无余,而变得轻松,倍感幸福。我处在半山之间,或仰视,或俯瞰,感觉真是妙不可言。我想,生活如同这般品尝,有瞻仰,也有洞察,有眺望的惊奇。也有欣赏的渴望。

  忽然,老僧人指着一片半山开垦的山地说:“你看,那儿有一间半山棚!”他还告诉我,这是他种植庄稼搭起的,便于夜间看管庄稼,也可临时住处。他还说,在生活十分困难的时候,他每天都住在那儿,用灯火、爆竹、火把驱赶野兽。如今,他已经不能再为庄稼而守夜了,因为年事已高,而且现在由于生态环境的恢复,野猪特别多了。我发现,他在叙述之时,有愉悦,也有惆怅之情。我想,他早年劳动一生,有收获喜悦,也有山地耕种的人生之乐,他在半山棚中,经历多少岁月流逝的沧桑,也有体会过多少时光流逝的愁绪与感动。对于这些,我不知,所以无语;又似乎知晓一些,所以我感慨。

  小小半山棚,是由竹、木、草搭成的简易小棚——可是我看上去却是另一番风景。我以为,对于自然之物,要挖掘人文意蕴,其实很简单,那意蕴在我心间,如影随形,扑朔迷离。我还想,更大意义上说,在心灵中寻找,也是在创造,人文意义是我们所赋予的,正像我们简单地看半山棚,它不是风景,那种直观上的感知寻常,我们是无法看见老僧人的生活与经历。

  我想,观感与认识,就是文化,那必须是有价值的,就像老僧人的半山棚。

(编辑:王秋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