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苏东坡笔下的海南图景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李景新 时间:2018-10-08 10:05:40 星期一

  苏东坡像 李幸璜 摄

  文本刊特约撰稿 李景新

  苏东坡在海南己卯春天(公元1099年)的活动及文学书写成就有着不一般的意义:斜川之游及其为自然胜景所注入的文化内涵,春词的创作及其所凝聚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内涵,上元夜游及其笔下的昌化军城市图景,伦江放生、岁设大供及其佛教民俗学价值,被酒独行及其所记录的乡野风情……近日,在海南儋州召开的第九届东坡文化论坛上,苏学研究专家李景新教授将他的研究与发现跟大家分享——

  从己卯之春说起

  苏东坡于绍圣四年(1097)六月到达海南岛,绍圣五年(亦即元符元年,戊寅,1098)度过了第一个春天,但苏东坡并没有感受到春天的气息。那时苏东坡从惠州再次遭受贬谪,心情一度跌入低谷;到达海南岛之后,他虽试图努力从低谷中走出来,但在戊寅之春还没有完全实现,加上海南岛四季的变化不够分明,冬春的转换并没有引起苏东坡的多少注意,也没有给他带来惊喜。他给雷州的张逢写信说:“新春,海上啸咏之余,有足乐者。此岛中孤寂,春色所不到也。”信中所说的“海上”,是指广东沿海一带,“此岛”即海南岛。他说,海南岛与广州、惠州、雷州,虽一海之隔,但在那边,啸咏之余,尚有足乐者,而此岛则是春色所不到的地方。大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感。其实,春色到与不到,主要与心情相关。春色不是不到,而是他的心态尚处于孤寂凄凉之中,感受不到春意,眼中也就没有了春色。

  他真正感受到海南春天的美好,是到了元符二年(1099),己卯之春。这虽然是苏东坡在海南度过的第二个春天,但也可以说是苏东坡真正感受天涯春意的第一个春天。因为这时的苏东坡,心态已经调整过来,他的精神状态已从低谷中走了出来。他已经较充分地适应了这个环境,他可以用亲切的目光去仔细欣赏周围的一切,从大自然到风土人情,都不再是从前那样的陌生,儋耳人对苏东坡也从陌生感转化为热爱,苏东坡与儋耳的外在环境已经消除了隔阂与排斥。在这种心态之下,春色好像一下子降临海岛,弥漫天涯,惊喜之情油然而生。他用诗词散文记录了儋耳春天的风土人情之美,也把自己潇洒的形象留给了后人。

  因此,谈到苏东坡笔下的海南,我们从己卯之春开始。

 

  《上元夜图》 刘运良 作

  斜川游及其为自然胜景注入的文化内涵

  苏东坡有一首《和陶游斜川》,题下自注:“正月五日,与儿子过出游作。”王文诰编《苏轼诗集》以此诗列己卯之首,孔凡礼《苏轼年谱》将此次出游及创作编于元符二年正月五日。

  谪居澹无事,何异老且休。虽过靖节年,未失斜川游。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中流遇洑洄,舍舟步层丘。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俦。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辄酬。未知陶彭泽,颇有此乐不。问点尔何如,不与圣同忧。问翁何所笑,不为由与求。

  昌化军城外,未必有一个叫斜川的地方。但是,此诗为和陶渊明《游斜川》所作,而游览的心情又与陶渊明有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苏东坡父子于元符二年(1099,己卯)正月五日在儋州进行了一次非常惬意的“斜川游”。苏东坡想到685年前的这一天,天气澄和,风物闲美,大隐士陶渊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引觞散怀,纵情忘忧,好不欢乐。现在,苏东坡心情非常悠闲,而天气风物也是那么宜人,他怎能辜负这个出游的好时光?于是,他一边想象着陶渊明游斜川的情景,一边进行着自己的“斜川游”。陶渊明情之所至,作诗以纪其游;苏东坡亦用陶渊明原韵,作了这首纪游诗。

  这首诗虽然开头两句的色彩略显黯淡,但整首诗全在一个“惬”字上。他郊游并无目标,而随处所到,皆是诗情。纪昀评曰:“有自然之乐,形神俱似陶公。”确是看到了此诗的神髓。然比起陶渊明,苏东坡又多了一层惬意,因为苏东坡有一个陶渊明没有的儿子。苏过不仅至孝,性情文采也酷肖乃翁。所以苏东坡得意地说:“未知陶彭泽,颇有此乐否?”最后四句,更是悠然有味。苏过在儋州曾作《志隐》一篇,表示隐居的志向,这使苏东坡想起了孔子命几位学生“各言其志”的情景。当孔子问到曾点时,曾点答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听罢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个典故用得恰如其分。父子二人的默契、轻松、雅洁、惬意,尽在一问一答之中。

  根据诗意,此次斜川游是在城北伦江及其岸边,他们先在江中舟游,后舍舟登岸而游。

  自然景观往往需要注入一定的文化内涵,才会产生活力,发生良好的效应,尤其是自然景观不是特别突出的地方,更需要文化内涵的支持。比如敬亭山,就山体来看,其高度、险度、外形以及其他自然因素都不是特别突出,但是由于有像李白这样众多诗人曾经居住、游览、创作诗文,使得敬亭山成为名闻遐迩的名山,被后人美誉为“诗山”。儋州的伦江(今北门江)并非著名水系,但是有苏东坡、苏过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出现,其作为景胜的价值就大大提高了。

  春词创作及其所凝聚的农耕、民俗文化内涵

  苏东坡是词史上的伟大人物,但他在海南期间所作词的数量是非常少的,他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诗和文。己卯之春天却使他异常兴奋,他使用了词这一体裁进行创作。正月十二日是立春日,苏东坡写了《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描写了海南的美好春光、鞭春的情景以及热闹的节俗:

  春牛春杖,无限春光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花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苏东坡因春光明媚,春风拂拂,鲜花盛开,白絮飞扬而兴奋不已。更可喜的是儋耳农业劳动风气的扭转,使苏东坡看到了“鞭春”的热闹场景。

  在古代,农业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但海南人素来不重农耕,而以贸香、渔猎为业,良田荒芜,无米无粮,苏东坡初来之时,非常痛心,他一直努力地劝农劝官,以扭转此风。现在,他看到了如此热闹的劝农场面,意识到了风气有所好转。这正是苏东坡最愿意看到的,所以他非常高兴地创作了这首词。

(编辑:王秋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