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海口滨海渔村变身“城市RBD”,这段玉沙往事你听过吗?
来源: 南海网 作者: 时间:2019-09-19 10:11:16 星期四

  原标题:70年70张照片70个故事 | 海口滨海渔村变身“城市RBD”,这段玉沙往事你听过吗?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或许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只是弹指一瞬,但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为此,南海网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开设“70年·70张照片·70个故事”专栏,广泛征集70张老照片、70个动人故事,通过光影世界的“时光机”,回首70年间神州大地的沧桑巨变,讲述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故事。

  触目所及都是高楼大厦,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文化大餐,逛街购物在家门口就能完成,这就是现在的玉沙村。我从没想过,它能从原来的滨海渔村变身“城市RBD”(旅游商业区)。如今,玉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作为一名老玉沙人,现在我想和大家聊聊曾经的玉沙往事。

  1975年的玉沙村。南海网记者 陈望 翻拍

  据史载,玉沙村始于明代,村前沙滩绵延,因其沙如玉,故得名“玉沙村”。我们的祖先是明朝时从福建迁徙而来,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时。我听老一辈的人说,符氏最早是从福建迁徙到文昌,再从文昌搬到海口,最后定居在玉沙。

  60年前,我还是一名6岁的孩子,在我的记忆中,玉沙村是一个小渔村,濒临大海。我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去海边捡贝壳,再大一点时候,就会去海里捉鱼。那个年代,玉沙村村民除了靠捕鱼为生外,还有制盐。

  1992年的玉沙村全貌。南海网记者 陈望 翻拍

  玉沙村村民的制盐方法有两种,一是煮盐,俗称“熟盐”;二是晒盐,即是“生盐”。玉沙村先人的制盐技术独特、工艺独到,他们所煮制的盐在琼州尤其是府海地区独树一帜,享有盛誉。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大批人员涌入海南,海口地区的住宿十分紧张。据统计,玉沙村95%以上农户家庭都有闲置房屋出租,那个时候,玉沙村里约有上万外来人口暂时居住,村民的收入也增长了。除了集体收入按劳分配外,大部分村民都有房屋租金补贴收家用。

(编辑:王秋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