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渡江源头支流南开河。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上中游水能丰富
从白沙、昌江等市县,沿着南渡江向北而行,来到其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松涛水库。碧波粼粼、一望无垠的松涛水库,是海南岛最大的人工湖,也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
数据显示,南渡江径流量657138万立方米,总落差703米,流域内平均降雨量1935毫米,自上游往下游递减。
南渡江水源丰富,流量大,受海南干湿两季的气候特征影响,南渡江的流量和水位暴涨暴落,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21.98万千瓦,可开发量8.36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到3.72亿千瓦。
丰富的水量、巨大的落差,海南利用南渡江的这些先天性地理优势,建设了松涛水利枢纽工程、迈湾水利枢纽工程等骨干水利工程和水电站。
在南渡江干流中下游的河道,河砂资源丰富。历史上,南渡江是本岛河砂市场的主要源地,开采河砂的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期,在南渡江的澄迈段、定安段以及临高县内的支流等,随处可见开采河砂的船只,河岸上堆积的砂石。长时间无序、超量的开采,导致南渡江河道形成不规则断面,河床坑洼不平,局部河岸甚至坍塌,危及河道、防洪堤坝和桥梁。
经过持续高压打击,近年来,南渡江上的非法采砂船只已经很少看到,但是由于长期的开采破坏,已导致有些河段河床迁徙,枯水期缺乏生态流量补充,河道狭窄甚至断流,生态恢复之路依旧漫长。
继续前行的南渡江,进入澄迈、定安等市县后,不再有初出峡谷时的跌宕起伏和桀骜不驯,变得平和宽广,细波如粼。江道两岸,槟榔、桉树、橡胶、马占相思树等树木林立,千姿百态,江岸植被颜色随着季节深浅不一,景色秀丽。
河谷宽阔,水流平缓,这样的南渡江,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是两岸民众的黄金航道。从山区里砍伐的林木,绑成木筏,放排到南渡江上,顺流而下,各种农副产品、土特产从沿岸的一个个渡口送上船只,沿着南渡江航道而行,南渡江沿岸的金江镇、瑞溪镇、定城镇,成为货物交易的经济中心。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