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海南古籍中的传世兰花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邢福武 时间:2021-02-22 12:03:32 星期一

纯色万代兰。

兰花在海南:

栽培与利用历史悠久

海南岛是我国唯一具有岛屿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区域,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分布着姿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兰花。

海南栽培兰花有着悠久的历史。据1521年唐胄编纂的《正德琼台志》载:“兰有青碧、紫钓、士女、和尚数种,多移自广州”;又据1901年钟元棣纂修的《光绪崖州志》载:“芝兰,丛生。叶如韭蒜,而色深青过之。花淡黄,夹有紫丝。种来自广府。画家多本此”。可见海南明清时期已盛行“种兰、赏兰、画兰”。

明清时期海南栽植的兰花品种繁多,古籍中已有大量记载,除《正德琼台志》有载外,1617年蔡光前编纂的《万历琼州府志》也载:“兰有青碧、紫钓、士女、和尚数种”;1774年萧应植、陈景埙修纂的《乾隆琼州府志》载:“兰有紫梗、青梗、白梗之殊”;清代较详细记载兰花的古籍首推1841年明谊修纂的《道光琼州府志》,该志记载:“桠兰,茎多也。兰以桠兰为上,乃兰之第一香;公孙兰,每一茎辅以二小茎,其花从上开下,若公领孙,故名;出架白兰,花高出叶,从下而上,色甚洁白;青兰,叶长二尺,其花青碧。白干者为上,青干、紫干次之;黄兰,叶长而稍大,其花淡黄,有小红纹;草兰,以短叶白干者为上;报喜兰,如蜡梅而色红紫。遇吉事则开;幽兰,生深林中,微风过之,其香霭然达于外,故曰。”

1673年金光祖纂修的《康熙广东通志·琼州府》、1701年陈梦雷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琼州府部》、1679年李琰编纂的《康熙万州志》、1828年胡端书编纂的《道光万州志》、1755年松锦增编纂的《乾隆崖州志》等均有兰花的记载。清代屈大均编撰的《广东新语》中对兰花作了很高的评价:“兰为香祖。兰无偶。乃第一香。以桠兰为上”。此外,清代李调元著的《南越笔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可见清代岭南地区兰花的种植和观赏已具较高的水平。清朝到民国时期,海南各县志多有兰花的记载,最为详尽记录兰花的县志首推1935年彭元藻编纂的《民国儋县志》,书中记录了桠兰、公孙兰、出架白兰、青兰、黄兰、草兰、报喜兰、幽兰、鹤顶兰、朱兰等种类,并作简要描述。

在药用兰花方面,《正德琼台志》载:“白芨,叶似初生栟榈,茎端生一苔,花紫,根形似菱,节间有毛”;《万历琼州府志》和《康熙广东通志·琼州府》均有药用兰花白芨的记载。可见白芨在当时用于治病已比较普遍。在药用石斛方面,《康熙文昌县志》就有石斛的记载;1930年陈铭枢编纂的《海南岛志》载:“石斛,兰科,昌江银岭最佳,药用”;《光绪定安县志》和《宣统定安县志》均载:“金石斛生五指山及铁砧岭,蔓延树上。山上林木森然,采者自树过树而取之。俗名金丝草,能逐皮肤邪热,补内脏虚羸,长肌益智”。可见清代海南岛就有人到五指山等地的热带雨林中采挖金石斛药材用于养生和治病。

(编辑:陈德文)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