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琼中百花岭附生在大树上的蕨类植物。
看似缠绵的“慢性他杀”
雨林腹地,一棵大树倒下后,露出的空地几天之内便会被藤本植物覆盖。新芽与枯枝交替,演绎着生命的生生不息,但也有一些“急性子”的植物还未等同伴变成“枯枝”,便迫不及待地“抢地盘”。
这不,在尖峰岭雨林深处,一棵海南粗榧便遭遇了高山榕的“围追堵截”:前者自顾自地向上生长,不料后者的气生根沿着它的树干向上攀缘和向下延伸,如同编织了一个牢笼,让“猎物”无处可逃。
明明是雨林里的“大个子”,海南粗榧为何会沦落至这般境地?将时光的指针回拨,你会发现这场绞杀发生得几乎猝不及防。
若干年前的某天,爱吃果实的鸟兽饱餐一顿后开始排泄,高山榕种子随粪便落到了这棵海南粗榧的枝丫或树皮裂隙处。先是长出胚根,胚根再一点一点变成气生的网状根系,附生在海南粗榧的树干上并不断往树下延伸。另一端的胚芽则发育成枝条,长出叶子,利用高空优势进行光合作用,不断壮大自己。
起初,高山榕长得极为缓慢,被寄生的海南粗榧根本没有察觉到危机就在跟前。直到有一天,高山榕的根系抵达地面,它们逐渐增粗增多,不断交叉融合,由此也开启了对寄主的全面进攻。
在地下,它掠夺水分和营养,使寄主处于饥渴之中;在地面上,它将寄主的枝干紧紧箍住抑制其增粗,阻止其输送水分和养分;而在树冠之上,它向上的枝条野蛮扩张,渐渐覆盖住寄主的树冠,夺走了许多阳光。
抬头往上望,海南粗榧依旧枝繁叶茂,但明显能察觉到它已经力不从心。而此时,这场无声的绞杀还远未接近尾声。
也许要再过几十年,这棵海南粗榧才会颓态尽显,它的枝条开始枯萎,树叶开始凋落,最终在已经能够独立生长的绞杀者的“怀抱”中渐渐腐烂,只剩后者傲然挺立,与动物界的“鸠占鹊巢”颇为相似。
这一结局并非胡乱猜测,在热带雨林,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