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颖的艺术形式。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艺术形式不重复
如果说,艺术家不重复自己,那么陈海的“无声艺术计划”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点。
从空中落下的大大小小的影像屏幕、铺满碎石的地面、横七竖八看似随意排列的不锈钢条,以及地面的边角亮起的昏黄灯光,这些并不常规的展示手段,正是陈海心中的海岛。他也意图通过这样的形式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
新疆游客白翠萍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自己常来海南过冬,海南的美景她都熟稔于心。但在展览中,她依然被这些熟悉的画面所震撼:“以前都是零散地看,但是像这样把所有元素放到一起,看起来感觉又不一样。”
站在一片由墙上的投影影像和地板上的沙粒共同打造的“沙滩”前,白翠萍啧啧称奇:“这种艺术形式我还是第一次见,以前见到的画展都是在平面上的,但是现在看着好像都活起来了。好像我就站在海边,海水正朝着我涌过来。”
震撼白翠萍的,远不止于此。
例如在这次展览中,第二部分通过多维投影再现海岛场域,观众可以置身其中,随着声音和光线的变化,深度感受大海、椰林、海浪、礁石带来的独特的海岛气息。这也是对于引发艺术家创作思考的场域的还原。第三部分则通过影像装置,以散点视角,通过碎片式的表达描绘大海与岛屿之间永恒的依存关系,展现艺术家脑中的记忆之海与心中的意境之海。
陈海还探索使用了镜面材料。他认为,镜面材料能很好地融入自然,同时,也能与自然形成强烈的反差,“镜面中倒映的自然形成了一种虚拟的空间,很巧合地跟我心里的或者我画里的那个空间呼应了——它们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即便是上墙的作品,陈海也没有拘泥于绘画这一种形式。除了他为本次海岛之行新作的系列油画作品,以及自1970年代以来他以海南岛为主题创作的绘画作品外,陈海还通过书籍、影像、图片、手稿等资料梳理和回顾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历程。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