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海南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新闻搜索:
  广告热线:0898-66835635
 您当前的位置 :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民兵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0-09-03 09:59

    60年前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有220万民兵和1000万以上的自卫队这样一支强大群众武装的配合和支援。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没有这些群众武装力量的配合,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八年抗战中,民兵共作战29.6万余次,歼敌10.6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谱写了人民战争的光辉篇章。

    抗日烽火燃遍神州 民兵组织遍布敌后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于7月8日向全国发表了抗战宣言,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7月23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中指出:“武装民众实行自卫,并配合军队作战。……民力和军力相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8月,我党召开了洛川会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强调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民族战争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 

    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动员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正确路线指引下,从陕甘宁到晋察冀,从晋绥到晋冀鲁豫,从山东到华中、华南,各抗日根据地纷纷建立了人民自卫军和民兵组织。开始,各地民兵称谓不尽相同,有的叫自卫军、“青抗先”,有的叫游击队、模范队,还有的叫做基干队,后备军等。最早正式称民兵的,是晋察冀的北岳区,以后各根据地逐步统一规范了称谓和分类,统称民兵和自卫队。 

    同抗日战争三个阶段相一致,民兵和自卫队的发展也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37年至1940年,我军由3万人发展到50万人,民兵和自卫队发展到500万人,抗日根据地人口达到1亿;1941年至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阶段,我军减少到30万人,民兵和自卫队减少到200万人左右,根据地人口也减少到了5000万人以下;1943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反攻阶段,我军发展到了91万余人,民兵和自卫军发展到了1220万人,全国19个解放区面积达9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9550万人。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兵建设和武装全体人民作为战胜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条件。各根据地党组织和军队的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民兵建设,把民兵看成是主力军的左膀右臂,当成是基层政权的坚强支撑。他们认为,民兵不但可以源源不断地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而且可以担负繁重的战场勤务;不仅可以协助和配合主力部队作战,而且可以独当一面单独作战;不仅在军事上起着主力军的后盾作用,而且在政治上起着维护后方稳定、巩固抗日政权的柱石作用,同时在经济建设上起着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民兵的这些作用,不单是一时的,而且是长期的;不单是一个地区一条战线的,而且是整个区域和各条战线的;不单是平时的,而且是战时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高度,各级党委和党政军领导同志,始终把民兵建设作为关系抗战成败的重大战略措施来抓,当作坚持敌后抗战的重大军事任务来完成,从而使民兵组织成为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一支伟大战略力量。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中国国防报》] [作者:宋有荣] [编辑:王小畅] 
热词推荐:净化_ 绿化_ 彩化_ 亮化_ 美化_ “五化”_ 海口城市更新_ 海口“五化”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