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意见:
公共设施建设需征求民意
“天桥到处有,就是没人走。”在一篇网帖中,网友中原动车组谈到郑州天桥利用率低的问题说,搞规划和具体建设的人不征求民意,怎么会想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天桥建在哪里、怎么建?
在河南省和郑州市规划局的网站上,时常有市民留言恳请,希望对自己家庭附近的路段进行考察,修建人行过街天桥。
“报道上说一座天桥就要上百万,花了不少钱,但很多天桥建得不是地方。”一些市民抱怨说,希望有关部门能充分征求民意,在需求量大的地方修建人行天桥,解决自身的出行难问题。
对此,郑州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规划部门公布的只是项目情况介绍,更细致的方案在施工现场。因为一般情况下由建设单位在工地对项目予以公示。
按照相关规定,涉及重大行政许可项目,必须向公众公示,但一些具体的公共设施建设,则没有要求必须公开征集意见。
据了解,在郑州,一些涉及到民生项目工程建设,更容易采纳专家意见。有官员认为,较之市民意见,专家的方案更具体,考虑的内容更全面、更具有操作性,一些市民在提意见时,往往考虑的是自身利益,征集民意会使得工期无限拖延下去。
对此,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韶军并不认同。
“坐小车的应体会步行普通市民的难处,尤其是涉及到人行天桥这样旨在为居民提供出行方便的民生项目,要充分征求民意。” 刘韶军建议说,人行天桥建设应合理规划,尤其是做好前期调研,在天桥的建设地点、设计方案征集上可以公开互动,使天桥有民意基础,随后再根据周边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保证合理的坡度、阶梯高度,同时尽可能配套建设电动扶梯、非机动车推行坡道等设施。
“此外,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和人员管理,在短期内可以配备专门的交通协管员,引导行人,并对严重违规者进行处罚,从而促使市民逐渐养成走天桥的习惯。”刘韶军说。
相关链接:
优厚的物质条件不能够解决军队心理建设问题
投资2.85亿元三亚市体育中心落成 场馆建设一流
保障房建设细节披露大限来临 一线城市未见公布
铁道部称不会放缓高铁建设 肯定实名制作用
国务院下通知要求全国继续深化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等改革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