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重整金刚碑古镇雄风 复活抗战历史人文风貌
北碚城郊,缙云山麓,嘉陵江畔,深藏着一座古镇——金刚碑古镇。清康熙年间,金刚碑因缙云山南坡煤业而兴盛,古镇也成为嘉陵江上最重要的运煤码头,至今,金刚碑已有300余年历史。
到抗战时期,金刚碑古镇因为一群人的到来,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不可多得的抗战历史文化遗址。随着北碚成为陪都迁建区,大批科学文化教育名流巨擘3000余人涌入北碚。金刚碑繁茂浓郁的植被以及深藏山坳的独特地理位置更是成为众人避乱世免于纷扰的首要选择。
农庄外墙。首席记者 雷其霖 摄
金刚碑古镇见证了船舶大王卢作孚与石油大亨孙越崎的历史性握手;见证了钱自成带领滑翔机修造所全体员工临危受命,保障了抗战飞行员训练的有序进行;国民参政会章伯钧在此选址建立“中央赈济委员会利民皮革厂”,及时补充了抗战时期军需用品的短缺;教育家梁漱溟在这里著书办学,建立了勉仁书院;“国术大师”张之江在这里提倡武术健身,建立了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于右任在这里兴办了草堂国学专科学校。
同时,金刚碑亦是大师出没的地方,聚集了中国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和文化名人。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翁文灏在此与调查员裴文中一起钻研出“北京猿人”头骨存在的证据;正中书局著名的散文学家谬崇群在这里写成了三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散文集《夏虫集》《石屏随笔》《人间百相》;顾颉刚在这里主持边疆语文编译会并主编了《文史杂志》;历史学家翦伯赞在这里先后出版了《中国史纲》第一卷和《中国史论集》第一辑。
此外,曾在此寓居过的名人还有傅抱石、吴宓、谢无量、孙伏圆、陈子展、熊十力、陈亚三、周谷城等人,老舍、梁实秋、郭沫若、柳亚子、田汉、曹禺更是这里的常客。
由于年代久远,金刚碑古镇上不少房屋已经受损,濒临垮塌。2017年,北碚区正式启动了对金刚碑的升级改造。在保存好古迹的基础上,金刚碑古镇将引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温泉养生、游船观光等业态,还将恢复勉仁书院,新建文创文旅学院,培育艺术研学基地、文创孵化等产业,重生后的金刚碑,不仅是抗战历史文化遗迹,更会是一座文创小镇。
73年过去,抗战时期的建筑、遗址、文物,或已不再如当初那样光鲜亮丽,但它们承载的记忆,仍在向每个来北碚的人传达最鲜明的历史。“北碚保存了19个珍贵的抗战遗址。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文物点5处。”据北碚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北碚区一直重视境内各抗战文化遗址保护工作,未来,还将出台统一政策,对各抗战文化遗址以及文物进行更全面的保护和管理。
相关链接:
重庆北碚:枣林里的火锅乐园
北碚区摄影家协会摄影师为返乡民工拍全家福
重庆北碚发现“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
1-9月重庆旅游收入2331亿元 游客消费结构优化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