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发力让诚信成城市 “最美底色”
信用基础建设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市场主体落地。目前,位于海口 国兴大道的CBD(中央商务区)聚集了全球贸易之窗等服务平台和一批贸易企业。 海口日报记者康登淋 摄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涵。近年来,海口推行企业信用修复制度和智慧监管模式,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个人及企业信用又被称为“经济身份证”,如何守护好,需要多方思考践行。海口市发改委每年定期举行企业诚信教育及信用修复培训会,让企业知晓修复失信行为的操作流程,同时通过推动落实信用修复制度,向市场和社会释放包容性和正能量,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守法守信意愿。
信用修复是指失信主体通过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信用,信用修复机制是推动失信主体整改和重建信用的重要机制。“存在严重失信行为信息或被列入黑名单的市场主体,只要法定责任和义务履行完毕,相关行为的社会不良影响基本消除,并承诺不再失信,就达到了修复的基本前提。”市发改委(市信用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修复后,“信用中国”网站会撤下该失信信息,信用修复机制为失信主体提供了解除惩戒措施的制度保障,失信企业获得了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机会。
海南省诚信企业协会作为民间力量,也在为诚信建设贡献着力量。“我在经营企业期间,一直把诚信经营放在首位,也看到部分企业由于失信造成的不良影响。”海南省诚信企业协会会长孙秀山表示,为倡导企业诚信,2016年他发起成立了海南省诚信企业协会,参与推动海南诚信进步,和众多有识企业一起,共同建设诚信海南。
“如今,我们已成功举办诚信沙龙数百场,吸引超过500名崇尚诚信的企业家加入。”孙秀山介绍,该协会通过组织信用建设交流会及座谈会,让信用专家与企业家相互认识,指导企业诚信建设和诚信经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