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代才女,第一人非李清照莫属。她的绝世芳华,将一个宋代文坛映得璀璨无比。在古代,女子舞文弄墨不被视为正道,她们从出生起便被锁入“三从四德”的牢笼。许多聪慧绝伦的女子,禁锢在深闺之中,听凭无情的岁月消磨自身秉赋的天姿才华。而才女们的命运,也大多像李清照一样,一辈子都在无可相依的心情中挣扎。她们中的许多人,如同一道道划过星空的彗星,虽光芒短暂,却美丽非常。
——她们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已经很远。冯银、吴小姑、许小韫,是海南历史上少数以才情和诗句留下姓名的女子。翻开片断的史料和存世不多的诗作,我们能嗅到她们芬芳的诗意。
春光里,山花烂漫,正是踏青寻芳好季节。落英丛中,三两女子长袂飘飘,或把箫弄琴,或吟诗作赋———这样一幅类似《红楼梦》中的赏春图,让今天的女人艳羡不已。那些有才情诗意的古代女子,在我们的想象中是如此地不食人间烟火,可一旦走近她们,辛酸、悲凉、无奈、寂寞……这许多令人惆怅的字眼,却再也挥之不去。
海南古代的女子,能留下姓名的实在不多,有诗文传世的更是寥寥。明代的海南,教化丕开,从“僻处炎荒”到“南溟奇甸”,一时之间,出现了许多响亮的名字:邢宥、丘浚、王佐、唐胄、钟芳、海瑞……被称为“海外衣冠胜事”。就在明代,海南终于有了以诗名留芳的女子。明代文昌人陈是集编辑的《溟南诗选》,收录了冯银、丘夫人唐氏、林淑温、黎瑜娘和苏微香等五位闺阁诗人的作品。她们的出现,为单调的海南文坛增添了一抹温婉之气。
到了清代,文化风气更加开放,中国女性作家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女性诗文集选层出不穷。也许在海南,当时也有了许多能吟诗作文的女子,却因为流传太少和收藏缺佚,至今只见两位恰巧同庚的女诗(词)人的作品,一部是琼山人吴小姑的《海山仙人词》(一称《唾绒词》),一部是探花郎张岳崧孙媳妇许小韫的《柏香山馆诗卷》。
这些存留不多的海南闺媛诗作,今天读来,不仅有诗人蕙质兰心的文采流露,字里行间,也隐约可见其生平际遇的甘苦。她们当中,又数冯银、吴小姑和许小韫三人最具文名,有关三人的诗文和事迹,记载也相对多些。
箪食陋巷甘之如饴
冯银贤孝名传乡里

府城琼台福地的石栏上,刻有琼山历代名人。图为冯银像。
作为诗人的冯银,在她死后的几百年间,并不是以诗名留于史籍。明《正德琼台志》及其后多种方志,都是在专门收录节孝之妇的“列女传”里,提到这位冯氏。
明成化十八年(1483)的一天,琼山府城攀丹村贡生唐继祖,手持亡妻冯氏的诗稿,请他的表亲———当时海南最著名的才子王佐为妻子写墓志铭。在古代,女子自出嫁之日起,就只有姓氏,没有了名字。冯银很幸运,这篇约800字的墓志,详细地记载了她的身世和性情,使今天的我们得以知道这位女诗人的生平。
(编辑:谢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