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古村老街
[海口村史系列]“一品武官故里”道郡村(二)
来源: 海口网 作者:海口市文明办辑 时间:2011-02-24 15:24:34 星期四

  文物遗存

  泰华军坡及千年古树

  关于泰华仙妃的传说:相传大陈村女玉英出世在元至顺二年(1331年),元至在二年(1342年)以浣纱登仙,二弟追寻并化身正果,冬在树上出现,远见女子纺纱,近靓火光闪烁,而乡人即于本处设庙祀之。据海南地方志记载,泰华庵在城东十里陈村,元朝修建,祀泰华夫人,人俗传夫人陈姓元至顺三年十月望月偕二弟飞奔终泰华之山,土人称为泰华三仙,每遇水灾、瘟疫祷之较应,岁以六月十二致祭,有符记存。现庙宇尚存。

  古榕树是古村的象征,是泰华仙妃的军坡地。泰华仙妃、冼夫人和妈祖是海南民众最崇拜的三位女性神灵。每年初十万众云集,拜神舞龙舞狮、唱戏,场面壮观,数百年传承至今,任何时候人只要到军坡榕树下,就精神百倍,心旷神怡。数百年来,传说人如有眼疾,在树前参拜用刀在树身一砍流出奶色的树汁滴在眼中,眼疾消除,十分灵验,现树身刀痕累累。

  古庙

  红墙黄瓦,金碧辉煌、香火鼎旺。始建于明代,清光绪三十年,吴世恩将军举众重建,庙间供奉张天师神像驱邪除恶,保佑家家丁旺财旺、幸福安康;供奉太师兄太师弟神像辅助子孙勤学上进、事业成功;供奉龙王神像保村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庙中对联:“道德合同风俗美,郡中安泰物阜丰。”寄意后代道德一致风俗才能够美好,郡中安泰才能创造物资财富。

  大林壹官市

  吴贤秀生于唐玄宗天宝壬午(公元742年),字敬之,号壶邱,祖籍汴州浚仪,生于书香门第、宦官之家。18岁时中进士后出仕,先后任衡州卒、建宁县令、侍御史、司农卿等职,得到宰相李泌的提拨,升为户部侍郎、尚书。他在朝四十七年,历经唐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四朝皇帝。唐代宗李豫时,宰相元载弄权当道,为非作歹,皇帝李豫下密旨除他。公元777年,吴贤秀同兵部尚书颜真卿等合力策划,成功诛灭宰相元载,立下赫赫功劳。他的刚正不阿也得罪了一些奸臣。

  唐德宗李适帝崩前,贞元乙酉(805年)春,宰相裴延令在朝中掌权。其党羽王叔文等把持朝政,一时奸邪气盛,朝纲混乱。竟把吴贤秀流放崖州。当时刚继位的唐顺宗李诵根基未稳,明知吴贤秀正派,却无能为力查先旨,特赐“德泽在生民,声名在华夷,勋劳在社稷”给他,还命锛于铜牌上,让吴随身携带。可惜现在找不到这些铜牌了。

  据《中国移民史》记载,唐朝顺宗永贞乙酉(805年)秋,吴贤秀携家属三十多人出长安,神策节度使高崇文将军带卫士十余人护送,水陆兼程到福建莆田驿站,经会昌,抵广东雷州而入琼州,落户在琼山张吴图都化村(今灵山镇大林村[旧市村])。公元807年,高崇文升任兵部尚书,是年吴贤秀去世,享年66岁,高崇文特为老友选地择日葬在今演丰镇龙窝坡。

  吴贤秀来到张吴图都化村时,这里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吴贤秀安好家、建祠办学,大林地区逐步繁荣起来。公元806年末,不少农户迁入大林,当地人口兴旺。吴所启动的文化教育从这里走向琼州大地,后来琼台书院、孔庙相继建成。

  明嘉靖十一年间,琼州府道台改建大林墟,实行集市贸易。为了纪念他,昔日吴贤秀居住的大林村今称为旧市村。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朝廷派工部尚书赵文华视察江南,了解到琼州文化之先驱,赐予“大林壹官市”石匾一块。琼州道台府衙遵旨题写,刻在石上挂于大林墟门。从此“大林壹官市”代替了“张吴图都化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据考证,吴贤秀是古代入琼较早的高级官员,比“五公祠”中唐代宰相李德裕早到琼州43年,是吴氏入琼之始祖。后来琼州出现的丘浚、海瑞、张岳崧、许子伟、吴友端、吴典、吴会期以及宋朝苏东坡等人物,都对海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将军泉

  相传村前坡下,祖先挖了一口土井,长10米,宽6米,深2米,用石砌而成。水深1米,泉水从石缝流出,清沏甘甜。井头泉水挑回家饮用,井尾水源洗菜食物污水流入鱼塘。后来人丁兴旺,小孩入井洗澡游泳,很不卫生,后来吴元猷将军在大井边在三米处挖一石井,深8米,用条石干砌而成,水清如镜,冬暖冒烟,夏天冰冷刺骨,井中有青蛙守护,村人常年生饮,后人称为“将军泉”。今游人用将军泉洗脸和手脚,倍感心旷神怡。

  历史名人

  吴天授

  清代嘉庆年间进士,岁贡生,榜名颤聪,清嘉庆三年(1897年)赐进士,今进士牌尚存。

  吴元猷

  清皇封正一品建威将军,系吴贤秀公第三十七世孙,生于嘉庆三年(1897年),相传吴母梦白虎入堂所生,是海南历史上最高级别的武官。清道光年间,吴元猷因剿灭广东、海南沿海海盗,抗击外寇侵略有功,官任两广水师提督,海口得胜沙路的由来是因吴元猷“海口外沙一战”得胜而命名。现从七个方面记述建威将军的事迹,让后人了解他的所作所为,大智大勇,以及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的贡献。

  吴世恩

  吴元猷将军独子,官名吴世恩,名之黉,字仲甫,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自幼随父成长于军旅之中,虽然饱尝军旅生活之苦,但是练就了一身武功。且从小接触兵事,耳濡目染,所以谋略智计皆高于常人一些。有爱国爱民之心,官任海口水师参将,皇封正二品武显将军,光绪十一年代理琼州总兵,与冯子材(晚清抗法名将)选址新建秀英炮台、镇海炮台,深得张之洞总督赏识。现存秀英炮台,被海口市政府列为青少年德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海南省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吴世恩将军为保卫海南、发展商业、弘扬海南历史文化,做出了贡献,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吴必访

  吴元猷将军孙子,自幼饱读诗书。博览群书,满腹经纶,见解精辟,是一位冉冉上升的政治明星。当过光绪皇帝文书,博学诗文,他的政见得到光绪皇帝的赞许。每当光绪疑难未断之事,必召他前往计议,如果不是清皇朝过早覆灭,他的政治抱负很可能得以实现。他几十年在京当官,官职从挂(四品)至户部主事,至诰授中宪大夫(文散官名,正四品),接着升为“通奉大夫”(从二品文官)。他官名瀚征,号少甫。吴必访看到清帝国每况愈下,就极力主张“维新”,改革政治弊端。在同光绪前往山西途中,同宿于一家客栈里,向光绪陈说:‘维新改良’。治国安邦之见,光绪闻得开怀大喜。恰值吴必访之妻携其幼子在场,见其幼子虎头虎脑,健康茁壮,满怀高兴地将其高举过头,笑称:吴军门又将出一名虎将矣!。其时吴必访幼子吴开萃时年方周岁。并夸吴必访之妻韩夫人庄端贤惠。韩夫人是‘铁面御史’韩锦云的掌上明珠。

  吴必育

  清代广东五品布政司。吴必生和吴必育为同胞兄弟。少年时家境不佳,两人先靠挑小货担,摇着货郎鼓走村串户,以维持生计。

  由于兄弟俩同心同德,生活俭节,逐渐有了一些积蓄,便到嘉积镇开店做起布料生意。因为经营诚信,社会信誉日增,便转到海口市做货栈生意。后来生意扩大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南洋一带。在海口置业房产,三层以上的商铺楼房五幢,布及新华北路、得胜沙路、富兴街等街道。这样规模的产业,在当时的海口市是为数不多的。

  由于生产业持续不断扩大,社会影响日增。吴必育任上了广东五品布政司要职(现道郡村军坡保存其妻张氏的石上记有:布政司妻张氏)。他有大儿吴耀东、二儿吴震东、三儿吴照东3个。其中吴震东毕业于中山大学,于民国时任琼山教育科长,兼琼山中学校长。后来,吴必东的大儿子吴元钊毕业于武汉大学,任广东省江门教育学院教授及历史学主任(处级),后退休。

  吴振寰

  系民国时期爱国将领,抗日英雄。1910年出生于农民家庭。自小勤奋好学,习文练武,身怀长大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为培养人才,曾任海口市府城第一小学校长。后因日寇入侵,祖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吴振寰决心弃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毕业后,先任国军第四舰队上尉指导员,后转抗日前线任第54师上校作战参谋,奉命在长江以北前线抗战。因内奸出卖,司令部遭日机疯狂轰炸,使多名将士被炸身亡,后日军大举进攻,吴振寰将军英勇顽强组织抵抗,由于战功显赫被任第54师代师长、少将军衔,并授“中正剑”一把。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广州市市长助理兼军事课长,后调任海口警备区副司令,继而升任海南琼北要塞司令。1950年转到香港,后定居美国旧金山,1989年回乡,捐款资助家乡建设。2005年在美国逝世,享年96岁。

  吴开佑

  中共烈士,吴开佑和堂兄吴开樊同期参加琼崖纵队,吴开佑在冯白驹部队任营级文字,在解放海南福山战役中牺牲,解放后人民政府送烈士牌匾。

  吴多寿

  香港富商,也是一位爱国港商。他在海口、香港两地经商,抗日战争期间,支持共产党抗日。老革命林进弟(原海口市公安局长)、林诗耀(解放初期任海口市市长)的革命经费曾多次得到吴多寿资助。

  历来拜访

  民国时期,到吴元猷故居进行拜访的最高级别的官员是民国海军司令陈策将军。海南有三大将军:一是吴元猷将军(清代),二是陈策将军(民国),三是张云逸将军(中共)。陈策将军是文昌市会文镇滨海的沙港村人,自幼在风浪中长大,身怀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第一期考入广东水师讲武堂,讲武堂前身为吴元猷将军创办。陈策将军在讲武堂毕业后,追随孙中山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出生入死,并救孙中山于危难之中。革命成功后,陈策将军被任命为民国第一任海军司令。陈策将军的到访是为感恩而来,当年吴元猷将军第四代孙吴开惠接待了陈策将军。

  2009年8月朱寒松副市长一行考察专访道郡村,了解该村的历史文化,并在吴元猷故居“军门第”门前深思良久。这是党和人民政府对历史名人,历史文物的重视,是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弘扬历史文化,追忆爱国历史的举措。

  抗日战争时期

  道郡村历来有“老爹村”之称。因为村中在清朝末期众多受朝廷封官,田园财产富有,民国时期在国民党政府任职的人也不少,村中祖先教育人心爱国,在抗日战争时期没有一人当汉奸,从官家到穷人家都投身抗日救国。我党领导人林诗跃、林进弟、符国道、王海常驻本村,革命经费都多次得到村中的吴多寿、吴元茂、吴淮东等人资助。

  文明村规划建设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现引进多家花卉公司落户该村,兰花种植面积达30多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3756元。全村参加合作医疗率达98%以上。全村完成改水工程,电视覆盖率达50%。村中社会稳定,政通人和。

  2009年8月,朱寒松副市长一行考察专访道郡村,了解该村的历史文化,并在吴元猷故居“军门第”门前深思良久,要求对村中历史文物做好保护,弘扬历史文化。这是党和人民政府对历史名人,历史文物的重视,是为国际旅游岛建设,追忆爱国历史的举措。

  参与国际旅游岛建设

  村委会及村民作了发展规划:对村中历史文物进行修复保护,向社会推介;规划文明村建设,规划好道路、绿化、房屋,给排水、排污、沼气、太阳能配套、公共娱乐设施,改变村容村貌;建休闲度假区,为城市过冬老人度假提供目的地;建农村别墅提供家庭旅馆服务;发展观光农业,规划大棚作物,种植果园、花卉、苗木,增加经济收入;对5公里自然河流进行农田水土保护,争取政府项目拨款,沿河建档土墙,在挡土墙砌栏杆,河中养鱼垂钓,保护农田,发展养殖,提供旅游垂钓观光;扩建农家乐小区,利用60亩鱼塘,在现有水庄的基础上改善提高档次,扩大再建对面30亩鱼塘,扩大经营,完善配套,建成具有知名品牌的“仙月仙洋一品将军酒庄”。

  吴元猷将军的爱国历史事迹,吴元猷将军故居、吴元猷将军墓,都是道郡村难得的历史文物遗产。我们要在抢救中开发,在保护中利用,提升文化内涵,挖掘深远的历史价值和利用价值。

  海口市文明办/供稿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