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古村老街
形制各异的海南古塔 独具特色的古建筑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于伟慧 李幸璜 时间:2011-09-10 13:46:24 星期六

 

 

   近日,海口市文物局正在对海口市石山镇的宋代佛教名塔———儒符石塔进行修缮、清理。儒符石塔又称“涅槃塔”,是一座建于宋代末年的佛教名塔,已历经八百多年风雨,因年久失修,塔已坍塌,只剩台基台阶,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最新一轮海南文物普查,目前海南现存的古塔有五十多座,这些古塔大都分布在沿海地带,其中以海口、儋州、澄迈、文昌、琼海、三亚等地居多,在中部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很少见到古塔。

  海南是个移民岛,流传久远的海南古塔这类独具特色的古建筑,既有大陆移民生活的特点,又适应本土环境而生,海南古塔也便成为海南民族建筑史上的宝贵财富。从本期起,海南周刊将陆续推出“海南古塔”的系列报道。

  舶来古塔随佛教传入中国

  在中国形形色色的古代建筑中,只有塔是舶来品。汉朝的时候随着佛教从印度的传入,塔的造型艺术也传入我国。

  塔,最初为供奉佛家舍利的特殊建筑物,后来也用以藏经藏书,其内涵到形式渐渐发生了演变。塔文化在中国落地生根后,与中国古老文化相融合,人们赋予了它更多的承载,它又成为人们寄托理想、祭祀祈福、镇灾避祸的象征性建筑符号。我们现在习惯上所说的古塔,实际上大都是和尚的墓。

  海南岛上何时有塔,尚无明确的物证。塔的建筑,常常伴随着寺院的兴起。不过,从文献记载中可知:唐代的李隆基是一位信奉佛教和道教的皇帝,他在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诏令天下各郡州治都要至少建寺院和道观一所,凡在开元年间建的,皆以他的年号﹙713~741﹚命名为“开元寺”或“开元观”。远离朝廷的海南岛也不敢怠慢,就在这一年,海南岛上至少有两座寺院拔地而起,其中一座是位于海南政治文化重心的崖州﹙州治在今海口市旧州镇﹚;另一座便是位于大唐南极的振州城﹙今三亚市崖城镇﹚。

  又过了十年,也就是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历经磨难的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在海上漂流半个多月,来到了振州江口﹙今三亚市崖城宁远河大蛋港出海口﹚,冼太夫人的后裔、此时担任振州别驾的冯崇债闻讯,便亲自带领四百多名兵丁迎接鉴真和尚到城内开坛传戒,就居住在当时已很破旧的开元寺。鉴真和尚又亲自化缘筹款,用了近一年的时间重修佛殿,还将准备带往日本的佛具、佛像、经典和其他物品统统捐给了这座寺院。从此,振州的开元寺名扬四海。

  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在唐朝武则天时,崖州城就建有佛寺,称“大云寺”,内藏大云经。唐中宗时﹙684年﹚,废大云寺,建“中兴寺”﹙后改名叫龙兴寺﹚。开元年间﹙713—741年﹚,建“开元寺”。如此,则海南最初的寺院在唐朝中期已开始盛行。

(编辑:陈樱妮)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