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虞故居石碑。 |
加入同盟会
1907年,陈继虞考入琼崖中学堂(即原来的琼台书院,后改称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两年后毕业。陈继虞读书期间结识了澄迈的丘海云和崖县(今三亚)的王鸣亚,他们都很认同孙中山革命思想。在校长云昌瀛的介绍下,陈、丘、王三人都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反清斗士。
在陈继虞之前,琼山人冯济民已谋划反清活动。冯曾在两广高等学堂读书,后因学费不继而到暹罗谋生,并加入同盟会,返琼后与冯熙周、陈得平、吴公侠、吴攀桂等人成立“新民社”,筹划发动革命,不料走漏风声, “新民社”也随之解体。
后来,吴攀桂北上,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逃回海南,与府城大户人家吴少农一起,召集从雷州逃亡来的阿七哥等近百人,潜伏在海口附近,伺机起事。
当时,文昌人林格兰(林文英)受同盟会委派,也返琼筹备琼州分会,有同乡陈侠农和林学海辅助。
琼山人郑里铎(字振春)也邀请陈继虞、郑开球、王静文和王鸣亚等人,筹设琼州同盟支会。
1911年11月,广东宣告独立。琼山人王斧归国,向广东临时都督胡汉民举荐林格兰出任琼崖临时行政总机关民政长。林格兰派陈继虞和郑里铎分别巡视海南岛东西各县,告慰官民,解释新政。郑里铎西巡到临高便返回,陈继虞负责东巡,一直往南经过陵水、崖县、感恩和昌化,并西经儋州、临高才返回,环海南岛走了一圈。
不久,之前见风使舵宣告琼崖独立的原琼崖兵备道刘永滇,排挤甚至唆使人殴打林格兰,林格兰愤然离琼后,王斧一度请陈继虞和郑里铎相助,改组总机关。
(编辑:陈樱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