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奇的少年
8月23日,海南日报记者来到陈继虞的故乡,原琼山县谭文镇蛟头村(今属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在陈家宅子前方的几棵大树下,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有“陈继虞故居”等字样,是原琼山市政府1998年所确定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后方是一字排开的4栋大瓦房,门户相通,一望到底。
陈继虞72岁的侄儿陈起利,虽然没见过自己的伯父,却收集了不少有关陈继虞的资料,还保存着陈继虞的妻子邝丽坚生前交给他的一些遗物。此外,村民中也口耳相传着陈继虞的传奇故事。
陈继虞,字绍尧,1890年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农民家庭。其名有承继“唐尧虞舜”遗风之意。陈继虞的祖父是远近闻名的私塾先生,父亲也读过书,在家乡亦农亦医。
少年陈继虞天资聪颖,过目成诵。读书之余,他特别喜欢锻炼身体,村后有个很陡的石坎,他每天都跑上跑下十多趟,因此体力好,跑得快,放风筝时能把风筝放得又高又远。乡亲们说得最传神的是,陈继虞抓捕野兔时,不用任何工具,而是一味地追;追上了,也不用手抓,而是飞起一脚,将兔子踢起来,凌空接住。此外,他还善于游泳和爬树。
(编辑:陈樱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