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虞之妻邝丽坚(左)为广东人,也是一位民国奇女子。
人物小传
陈继虞(1890-1925),字绍尧,琼山谭文镇蛟头村人。17岁考上琼崖中学(今琼台师范)。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0月赴广东惠州参加武装起义。后回琼任琼崖东路宣慰员。1912年8月粤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选为粤支部琼崖分部部长。次年初,当选为广东省府议员,并因此而结识孙中山,被委任副官之职,追随孙中山左右。1914年奉孙中山之命潜回琼崖,组织民军并亲任统领,树起琼崖讨袁义旗,给袁世凯在琼势力以沉重打击。1916年袁世凯死后,其部属军阀龙济光自粤迁琼,继续为祸。1917年被任命为琼崖讨龙军第五军统领兼广东省讨龙军第二军司令,经数月激战把龙济光驱逐离琼,被广东军政府授予少将。后桂系军阀沈鸿英乘乱南下割据琼崖,为害一方。陈继虞在妻子被沈鸿英囚禁的胁迫下,毅然宣布脱离沈部,率民军南下陵水建立根据地,任粤军义勇军第五路司令,将桂系势力逐出琼崖。被委任为广东警备队第十九统领、三亚坊知事等职。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兵变,陈继虞陪同孙中山避难上海。1924年自沪返穗,在广州结识毛泽东。后又返琼任琼崖讨逆军司令,领导民军讨伐军阀邓本殷部。1925年6月29日(农历五月初九)牺牲。1954年经周恩来批准,追认为辛亥革命烈士。
陈继虞的革命生涯充满传奇。广东光复前,他会同邓仲元发动惠州起义,后返琼筹备起义接管琼崖;民国创建后,他成为孙中山最信任的助手之一,树起琼崖讨袁义旗,率领民军先后讨伐盘踞琼崖的军阀龙济光、李根源、邓本殷等。
清末民初之际,海南热土上的有志之士纷纷响应孙中山,举起反清的旗帜,追求民权和民主,驱除暴戾的军阀。
在这些热血男儿中,有一人尤为可圈可点:他是最坚定的革命者,也是孙中山忠实的追随者;他叫陈继虞,海南“民军”将领,先后致力于驱逐黄志桓、龙济光和邓本殷等盘踞在海南岛的残暴军阀势力。
传奇的少年
8月23日,海南日报记者来到陈继虞的故乡,原琼山县谭文镇蛟头村(今属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在陈家宅子前方的几棵大树下,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有“陈继虞故居”等字样,是原琼山市政府1998年所确定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后方是一字排开的4栋大瓦房,门户相通,一望到底。
陈继虞72岁的侄儿陈起利,虽然没见过自己的伯父,却收集了不少有关陈继虞的资料,还保存着陈继虞的妻子邝丽坚生前交给他的一些遗物。此外,村民中也口耳相传着陈继虞的传奇故事。
陈继虞,字绍尧,1890年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农民家庭。其名有承继“唐尧虞舜”遗风之意。陈继虞的祖父是远近闻名的私塾先生,父亲也读过书,在家乡亦农亦医。
少年陈继虞天资聪颖,过目成诵。读书之余,他特别喜欢锻炼身体,村后有个很陡的石坎,他每天都跑上跑下十多趟,因此体力好,跑得快,放风筝时能把风筝放得又高又远。乡亲们说得最传神的是,陈继虞抓捕野兔时,不用任何工具,而是一味地追;追上了,也不用手抓,而是飞起一脚,将兔子踢起来,凌空接住。此外,他还善于游泳和爬树。
陈继虞故居石碑。
加入同盟会
1907年,陈继虞考入琼崖中学堂(即原来的琼台书院,后改称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两年后毕业。陈继虞读书期间结识了澄迈的丘海云和崖县(今三亚)的王鸣亚,他们都很认同孙中山革命思想。在校长云昌瀛的介绍下,陈、丘、王三人都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反清斗士。
在陈继虞之前,琼山人冯济民已谋划反清活动。冯曾在两广高等学堂读书,后因学费不继而到暹罗谋生,并加入同盟会,返琼后与冯熙周、陈得平、吴公侠、吴攀桂等人成立“新民社”,筹划发动革命,不料走漏风声, “新民社”也随之解体。
后来,吴攀桂北上,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逃回海南,与府城大户人家吴少农一起,召集从雷州逃亡来的阿七哥等近百人,潜伏在海口附近,伺机起事。
当时,文昌人林格兰(林文英)受同盟会委派,也返琼筹备琼州分会,有同乡陈侠农和林学海辅助。
琼山人郑里铎(字振春)也邀请陈继虞、郑开球、王静文和王鸣亚等人,筹设琼州同盟支会。
1911年11月,广东宣告独立。琼山人王斧归国,向广东临时都督胡汉民举荐林格兰出任琼崖临时行政总机关民政长。林格兰派陈继虞和郑里铎分别巡视海南岛东西各县,告慰官民,解释新政。郑里铎西巡到临高便返回,陈继虞负责东巡,一直往南经过陵水、崖县、感恩和昌化,并西经儋州、临高才返回,环海南岛走了一圈。
不久,之前见风使舵宣告琼崖独立的原琼崖兵备道刘永滇,排挤甚至唆使人殴打林格兰,林格兰愤然离琼后,王斧一度请陈继虞和郑里铎相助,改组总机关。
戮力驱军阀
陈继虞的更多故事是在民国建立之后。
1915年,广东革命党人谋划驱逐盘踞广东且效忠袁世凯的军阀龙济光(云南人)。中华革命党暹罗支部干事冯熙周被委任为琼崖革命军司令,后因冯父被官兵缉拿,改由陈侠农出任司令,在琼东和乐会之间的“龙角”一带建立基地,人数稍多后,又转移到琼山六区。此时,陈继虞、王鸣亚和丘海云都去会合,人数越来越多。
陈侠农因此设了4个支队,他自任第一支队司令,二三四支队司令分别由陈继虞、王鸣亚和丘海云担任。但由于装备不足等原因,陈侠农屡战屡败,部队聚散不定。
不久,陈继虞辞去支队司令,准备赴省城寻找其他出路。在海口某客栈等船,如厕时捡到一把手枪,喜出望外,决定不去广州,急忙告知郑开球、王静文,然后一起到澄迈、定安和琼山交界处的乡村,筹饷集械,密图革命。此前,陈继虞先后跟过郑里铎、林格兰、王斧和陈侠农等人干革命,现在则是自立门户,组织民军,公开对抗龙济光的在琼势力———黄志桓所部。
为了筹措军火,陈继虞等不惜铤而走险。他曾以同乡的名义拜会定安九所警察区署长蔡士球,与蔡握手道别时,陈继虞紧握不放,突然拔出手枪,强迫他缴械。这时,郑开球、王静文向外一招手,霎时拥入10多人,从容地取去枪械。陈继虞仍不放开蔡士球的手,而是让蔡送10余里后,方才道歉放回。
后来,他们又在澄迈新吴警察区署“抢”了十几支枪。不久,他南下崖县与王鸣亚会合,然后再次北上,队伍增至二三百人,与丘海云呼应,声势日盛。从琼山、澄迈、定安到文昌、琼东、乐会各县,陈继虞领导的民军足迹纵横,妇孺皆知“黑奴”之名。原来,陈继虞皮肤略显黝黑,故被人称为“黑奴”。
1916年袁世凯死后,国会恢复,南北停战。中华革命党命令各地解散民军。陈继虞遣散属下,赴省城就任参议员。不久,在广州呆不下去的龙济光,带领一万余兵力入驻琼崖,扼守各县要地。其爪牙黄志桓被调离海南。
蜇伏海南约一年之后,龙济光受北洋政府指令,挥军渡海北上雷州,进攻广东军政府,黄志桓叛应。滇、桂、粤联军大破龙军精锐后,黄志桓又归回联军。龙济光节节败退,残部退回海南,黄明堂、黄志桓、沈鸿英等部分别在儋、临、澄登陆,各县民军也纷纷响应。
1918年,陈继虞返琼后,率兵游击于澄迈和临高之间,摇惑龙氏军心,无法倾力与联军作战。在儋县光村和白马井二度败北后,龙军全线溃退。最后,沈鸿英等追逐其主力到海口附近,围而缴械。
此后,北洋政府和军政府休战,各地民军又被解散。陈继虞找到沈鸿英,说:“本部连年与龙军苦战,与临时起事者不同,一旦解散,心所不忍,若皆琼人,熟悉琼事,倘予收编,使负责地方治安,防军不无指臂之助。此必公所乐为也。”沈鸿英同意了他的提议,将其所部编为一营,隶属沈部,陈继虞推荐郑开球任营长,该营被指定驻防嘉积。
1920年,沈鸿英调离海南,桂系李根源抵琼上任海疆督办。粤军从福建回来驱逐桂军后,李根源率兵渡海依附桂军参战,只有一个团留守。陈继虞得知后,潜入嘉积郑开球营部,谋划驱逐滇军。但该营连长周联辉意欲投敌,被陈继虞击杀。1927年,周联辉的哥哥周联光公报私仇,竟然带上国民党军一个连烧杀蛟头村,100多人遇害,陈继虞的母亲、原配夫人蔡氏和一位侄女也被杀,故居被烧毁一半。这是后话。
紧接着,陈继虞将兵力扩充为3个营后,火速率兵马赶赴陵水和崖县一带,扼守牛岭。与滇军对峙一个多月期间,陈继虞的民军不断壮大,人数逼近5000人,于是就任义勇军第四路司令,王鸣亚为副司令,徐成章任参谋长。不久后,滇军奉命北调,粤军混成旅邓本殷入琼执掌军民两政,调陈继虞任乌石盐场知事,不久又调往崖县三亚盐场,王鸣亚为崖县抚黎局长,民军交由别人统领,移驻广东东江。
邓本殷治琼时期,各县遍设赌局,百业荒废,盗匪四起,民怨沸腾。陈继虞对王鸣亚说,龙济光和李根源虽是军阀,但殃民之事尚有所不为,如今邓本殷则是无所不为,琼人处于水生火热之中,死于非命的不可胜计,我等怎能坐视?
1923年,王鸣亚在崖县起兵,陈继虞也辞去盐场知事,北归琼山,不久任琼崖讨贼军司令,率部征战定安、万宁、陵水、崖城、感恩等县,累攻累捷,屡立战功。1925年6月,陈继虞在乐会县属地(今琼海中平仔一带)的战斗中,身受弹伤而牺牲(一说在陵水民军兵工厂亲自试验地雷时受伤殉职)。
先烈留芳名
台湾学者王家槐(原籍海南澄迈)在其著作中称,陈继虞虽是革命领袖,但不摆架子,而是与士卒同甘共苦;他善于集思广益,虚心听别人的观点后再做决定;他沉毅寡言,但作战英勇,妇孺皆知。这就是作为“民军”统领的陈继虞的与众不同之处。
陈继虞牺牲后,遗体一度归葬五公祠东侧的攀丹山,胡汉民为其墓碑题字“陆军本侯少将”,邹鲁等人也题词纪念。同年11月,陈继虞追悼大会在广州大佛寺图书馆举行,毛泽东、周恩来、胡汉民和邹鲁等国共要人与会。
陈继虞与邝丽坚生有一子———陈世庆,父亲牺牲时他仅3岁,1943年未婚而亡故。
1954年,经周恩来亲自批准,陈继虞被追认为烈士,墓地得到修建;1957年,其家属获颁光荣证一张,落款处有“毛泽东”的签名。
1988年某单位建房时,挖掉了陈继虞之墓,目前墓碑无处可寻。20多年来,其侄子陈起利一直想重修陈继虞的墓地,并希望在家乡修缮陈继虞故居,以陈列烈士的生平资料。
【本文采写参考了王家槐《海南近志》、陈俊《海南近代人物志》、《海南民国将军录》,以及已故海南文史专家麦穗的有关考证。】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