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向上的黄国建
家贫志不穷的林佳
刚刚走过高考,在海口海港学校拔得头筹的几名学生就已经投入到了辛苦的暑期工作中,他们有的在河粉厂打工,有的在餐厅当服务员。他们要赚钱上学,要上大学改变人生命运。虽然父母并没有给他们富裕的生活,但他们依然在用自己小小的肩膀,撑起属于自己的天地。
□本报记者黄敏 实习生李敏钰/文 张俊其/图
1
文科姐妹花有着同样的梦想
在今年高考中,海港学校文科前两名是一对姐妹花,平时两人“激烈竞争”年级排名前两位,今年考得文科最高分728分的林佳平时经常排“老二”,平时排第一的王昭今年高考考了个699分,略逊一筹。但这并不影响两姐妹的感情。
“我们有着共同的梦想,就是当新闻主播。”林佳告诉记者,她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在学校的广播站当播音员,“我喜欢别人听我说话的声音。”林佳说,在广播站的工作在初中时中断了,但到了高中,她又回到了这熟悉的岗位,在这里,她可以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美文,还能搭建起同学与学校的桥梁,同学们对学校的建议,都通过她来传递给学校。
2
姐妹花家贫志不穷
据林佳的班主任任国霞说,林佳的父亲因出车祸回老家,留下她与母亲在海口,母亲当服务员,每月只有1000元左右的工资。由于回家较远,林佳中午大多自己带饭,下午放学回家后,还要煮饭、洗衣服等,“考前两个月,我们想让她多点时间学习,与她商量回家不要做家务了,但她不肯。”在班上,林佳可是老师的一个“好帮手”,“每次考试前安排座位、发试卷、打扫卫生,她都可以帮我安排得井井有条。”任国霞说,林佳是个心细的孩子,在班上很有威望,同学们都愿意听她的。
优秀的王昭家庭同样不宽裕,班主任易红平说,王昭家住在简易板搭成的房子里,写作业只能在厨房的一个小小空间,她曾因为要做家务,申请高三不上晚自习。但她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平稳,大多稳居年级第一的位置。在易红平眼里,王昭还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女孩,高考刚结束,她就去打工了,第一个月赚的700元,马上给父亲买了个剃须刀。
3
坚强男孩勤工助学
海港学校今年的理科第一名黄国建是一个稳重的男孩子,擅长数学、物理的他在班上是学习委员。本科第一批志愿他填报了吉林大学,平时他学习非常刻苦,晚上下晚自习回家后还要学习到12点以后,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3名。每次月考后,他都要找老师帮忙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还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下次月考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能有进步。
为了不让家里负担太多学费,他一考完试就出去找工作,找了一个多星期才在港澳开发区附近的琼华村一家河粉加工厂找到工作,“那里是中午和晚上工作,平时是晚上7点到凌晨2点,周末工作量大时,要工作到凌晨3点。”他还刻意学习店老板的“生意经”以及和同事的相处之道,“我想在大学里好好学本领,将来出来找份好工作,改善家里的情况。”黄国建说道。
4
感谢师恩“他们付出太多了”
对于高中三年,这几位海港尖子生最想感谢的就是一直陪伴在他们左右的老师们。“要是录取结果出来,我最想告诉的是立哥。”黄国建说,“我想找他打一场球,好好地放松一下,他们付出太多了。”“立哥对我一直很照顾,我想请他吃糖。”林佳说。
他们口中的“立哥”,是海港学校高三年级长李立。李立告诉记者,对于这些优秀的贫困学生,学校免掉了他们3年学费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费用,平时老师对他们也“像宝一样”对待,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黄国建说,立哥每天晚上都在学校陪伴他们,他们只要一看到立哥,就会很安心。他们的成绩,老师的功劳占一大半。
因为海港学校在临时板房内上课,夏天特别热,老师便贴心地让带饭的同学把饭放到有空调的教师办公室里,以免饭菜变味。师生还经常一起吃饭,分享老师们带来的营养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