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才/绘
海口网7月3日消息(记者 吴丹丹)6月是考试月,无论是小学、初中或高中,都要面临毕业考。在各地高考状元新闻铺天盖地而来之时,有两个消息让天空蒙上了乌云。高考标准答案揭晓的当晚,营口复读考生李新默默离家出走,在鞍山郊区投河自杀;复读一年后离理科三本线仍差6分,20岁四川女孩王倩选择了割腕、喝农药结束生命。
为何一个不如意的成绩会让他们如此绝望?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发关注。人民日报发表微博时称,该鼓励年轻人强健心魄,学会淡定,也该不断调整教育制度,尽力拓宽纵向流动的通道,让他们敢于相信:只要坚持,下一站同样精彩;所谓失败,只不过是自己提前按了下暂停键而已。
成绩重要吗?很重要!
谈及成绩的重要性,相信很多学生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很重要”。在学生时代,为考试而难过并不少见。为付出得不到回报而难过,为浪费的时光而伤心,甚至会有人产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之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乃人之常情。成绩作为衡量“龙凤”的传统标准之一,自然受到重视。部分学生说,成绩不好怕被父母责骂。多年前,成绩单上家长的签名,是不少孩子的噩梦。尽管虎爸狼妈只是少数,但孩子因成绩被责骂甚至体罚在中国家庭里并不少见,打手心更是大部分孩子都有过的经历。这也让孩子有了这样的认知:考不好就要挨打,成绩很重要!
别让成绩成为惟一的精神寄托
市民陈女士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求学经历一直顺风顺水。然而每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都会有成绩波动的时候,陈女士开始和记者大谈育儿经。
“我会及时对孩子取得的好成绩进行表扬,让她知道自己很优秀。做父母一定要懂得肯定自己的孩子。”陈女士说,“考得差了也不能太过苛责,按捺住急躁的心理。要和孩子分析为什么没有考好,有哪些地方没有注意。当然,如果差中有进步,也值得表扬。”
陈女士认为,成绩对学生来说固然重要,但这不是惟一的衡量标准,也不能让成绩成为孩子惟一的精神寄托。“我一直跟她说,成绩并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多体验生活,感受人生,她会得到更多。所以女儿能坦然面对每一次不好的成绩,下一次做得更好。”
寻找适宜的疏导渠道
黄某就读于琼山中学高中部时成绩一直处于班里倒数行列,月考出成绩是她最痛苦的时候。幸运的是,她有一帮好同学,考完后大家不会纠结于成绩和排名,更多的是相互之间的鼓励和对试卷的研究与探讨。黄某笑说,正是这帮好朋友给了她莫大的鼓励和帮助,她才能考上国内重点院校。
曾同学在经历大学里第一次挂科时非常焦虑。在思维十分混乱时,他去了班级辅导员办公室,倾诉内心的烦恼,并倾听辅导员对他的开导。“老师告诉我,挂科不可怕,只要能及时补回来,真正学到东西,这就是最大的收获。”曾同学说,“我十分感谢我的辅导员,在事情繁杂的学期末还能抽出时间化解我的焦虑。”
同样,吴小姐在高二时经历了语文作文的低潮期。在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她给语文老师发了邮件。当天晚自习时,老师便找她谈话了,明确她遇到的问题,并告之如何解决。之后,吴小姐的作文果然有所进步,经常作为优秀作文在班上展示。
正确认识成绩的价值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这句话或许常常听说,但当一个很差的分数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许多人都无法坦然面对。这不仅与个人心理有关,也和当前教育引导模式有关。如若教育者引导得当,则可以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在今年高考中取得894分(文)并被北京大学预录取的海口一中学生左尔琪说,老师会告诉她,每次月考成绩只是阶段性的成果汇报,有参考价值,但不能因此灰心丧气。
滨海九小心理健康老师刘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道,教育应该跳出传统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思考。如果孩子没考好,此时直接问“考了多少分”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若改为问“感觉考得怎么样”,则能让孩子诚实面对自身,吸取教训,及时改正错误,让孩子更快地从考试失意的情绪中走出来。
相关链接:
男子雇黑客攻陷招生网站篡改成绩 19名考生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