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的《送别》经久不衰。
海南首届乡村童声合唱音乐会现场。
半个多世纪前创作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仍是今天孩子们的必唱曲目。
尽情歌唱的乡村儿童。 (本版图片由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提供)
近日,在海南首届乡村童声合唱音乐会上,海南乡村少年以他们美妙的歌喉,感动每一位在场的观众。他们唱得最动人的歌儿还是来自老前辈创作的《小纸船的梦》、《让我们荡起双桨》、《红星歌》、《七色光》等,属于他们年代的歌儿在哪里?
5月31日下午,一场童音绕梁的合唱音乐会在海口举行。孩子们穿着亮闪闪的演出服,小身板一个个站得笔直,在钢琴的伴奏下,阵阵银铃般的歌声感染了全场。
我们听到了《小纸船的梦》、《让我们荡起双桨》、《红星歌》、《七色光》……乡村孩子的笑脸浸在歌声里,让舞台下陪伴而来的大人们也备受感染,觉得甜蜜。
“好像找回了我们那一代人小时候的感觉。”一位家长这样向记者表达。
孩子纯净的歌声是最震荡人心灵的,曾几何时,今天的父母亲们也是伴着这些儿歌童谣长大,几十年过去了,儿歌还是当年的那些儿歌,但社会发展,世事已变迁,一个新的话题由此产生:我们耳熟能详的童谣,来自革命战争、来自新中国解放,来自改革开放之初,但近20年来,新的让人能记得住并四处传唱的儿歌越来越少了,为什么今天的歌曲无法打动孩子的心弦?
孩子们需要新的儿歌
在这一次海南首届乡村童声合唱音乐会上,主办方爱乐女子合唱团团长邢增仪无不感慨地谈起为何要将目光聚焦回孩子身上,“当这片土地上所有的孩子们都在快乐玩耍,都在放声歌唱的时候,这个地方一定是世人所向往的地方!(外国哲语),我们过去并没有更多地去关注童谣的创作发展,我们正是要通过这一场场或在乡村、或在城市的演唱,让童谣重放光彩。”
连月来,在海口不少农村校园,记者也听到了阵阵歌声。从去年10月开始,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开展乡村童声公益教学,在海口东山、灵山、永兴、旧州等中心小学成立童声合唱团。在完成这一场首届合唱音乐后,邢增仪觉得,让孩子们能放声唱还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十分有必要在童谣创作上加快脚步,“新的时代,面对这么多孩子,怎不需要新的儿歌?这是一件多么紧迫的事!”
不过,邢增仪也知道,就目前童谣创作现状而言,想出产更多的童谣精品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在我们身边,很难找出专门从事童谣创作的音乐人才。”
当代童谣呈现日渐式微的态势,是一个已存在多年的“不争的事实”。不仅是海南,从全国来看,因为商业市场的需求量小,酬劳低,童谣创作者全国不过几百人,属于“青黄不接”。
新童谣创作缺乏的事实,其实早在1990年代中后期就已显现。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人们听腻了“文革”中“硬邦邦”的音调,抒情歌风瞬时席卷了中国大地。少儿歌曲不甘寂寞,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娃哈哈》、《蜗牛与黄鹂鸟》、《采蘑菇的小姑娘》、《妈妈的吻》、《小螺号》、《丢手绢》、《歌声与微笑》、《七色光之歌》、《跨世纪的新一代》,还有一首在澳门回归前夕广为传唱的《七子之歌———澳门》。
值得留意的是,当时,这些歌曲中绝大多数作品创作于1980年代,1990年代创作的童谣只有《跨世纪的新一代》和《七子之歌———澳门》,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受全社会认同并且流行的儿童歌曲开始减少,众多的儿童歌曲开始难以在少儿中唤起回声,此时,已有音乐教育学者提出,新创作缺乏,将是音乐界要担忧的一件事情。
近20年来,面对中国数以亿计的少年儿童,能够表达儿童心声并为他们喜闻乐见爱唱好传的作品愈发稀少。如何用创作家的心智才华,为孩子提供多彩的儿童歌曲的精神食粮,已经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