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姓义学堂中厅门装饰 武威 摄
“三姓义学”学堂将“重生”
三亚市博物馆馆长孙建平认为,三姓义学堂作为当地民办私塾,起到启蒙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在崖州地区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也为探讨海南教育史,尤其是民间创办学堂的历史背景、起源发展、学堂建筑形制等,提供一定的实物依据。
听当地人介绍,三姓义学堂目前属于私人所有。这要上溯到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时期,学堂的产权被分给当地村民尹学斌。如今学堂产权由其孙子尹源鹏继承。上个世纪90年代,住在义学堂内的居民开上了拖拉机。为方便农用车进出学堂,家人把学堂门楼的门槛拆除了,对联下方的砖石也遭到撞击性破坏,导致两侧原本完整的对联被撞缺了一半。在2014年海燕强台风袭击海南时,学堂再次受到波及,直接导致中亭屋顶部分垮塌,正堂承重梁断裂。由于这许多原因,让学堂年久失修渐成危房。
好在2006年,三姓义学堂被评为三亚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由清华大学专家设计的修复方案已通过审批,并招标成功。最近,三亚市政府又召开了专题会,研究“三姓义学”学堂的保护修缮问题,将尽快启动对“三姓义学”学堂危情部位的抢险加固工作,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学堂进行保护性翻修,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再次来到起元村,会看到百年前的三大家族共建的学堂可以完整如初、重现于世。
延伸阅读
崖州乡贤何秉礼
何秉礼(1832-1892),字竹筠,别字典三,号修崖,乡谥文正,崖州起元人(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十三岁怙恃俱失,次年兄嫂俱卒,年少独居,长潜力学。十九岁补博士弟子,随食禀气,同治十二年(1873)选登癸酉科拔贡。次年北上朝考,赴部授职教谕,保举五品衔。不仕,返乡讲学,历掌鳌山书院课艺,即任院长兼讲学,崖州名士多为其学子。同治十一年(1872),与咸丰恩科举人吉大文等乡贤倡捐重修崖州学宫,形成定制。光绪十五年(1889),提议知州唐镜沅立钟芳故里碑,即“明少司徒钟筠溪先生故里”碑,鼎建“还金寮”,修建热水池既济亭等盛举,并参与规划设计、书写碑刻、楹联、题诗。光绪二十六年(1900)知州钟元棣欲续修《崖州志》,幸得何秉礼家献出家藏手抄孤本方得重修传世。何秉礼为倡兴地方教化、传存崖州史志作出了重要贡献。
列崖州笃行乡贤,享有“学海儒林”之誉。
(编辑:蔡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