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居正墓碑上画像(资料图片)
始祖通常是指得姓的祖先,亦指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远祖,对于讲究慎终追远的中国人来说,祖先崇拜近似一种宗教习惯。而海南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孤悬海外,海南文化中的“始祖”通常是指本族本姓第一个登岛的先人,即“入琼始祖”或“渡琼始祖”,这成为海南独特的祖先崇拜文化。
南宋名臣王居正就被众多海南王氏宗亲奉为渡琼始祖之一,原建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四号的海南王氏大宗祠古称海南王氏乡贤祠,据传是由南宋高宗皇帝赐地给王居正后人祭祀先祖。近日传出消息,海内外王氏宗亲将捐资在旧址发起重建活动,让这一有着浓厚历史文化沉淀的建筑再度面世。
南宋名臣 他曾是秦桧好友
王居正,字刚中,祖籍江苏扬州,海南王氏谱牒多称其“名悦,故尊称为王悦公,是三槐堂王氏的后裔”,据《宋史》第381卷记载,王居正“少嗜学,工文辞”,他入太学就读时,凡是学习王安石所撰的《新经》、《字说》,就会得到重用。王居正对此淡然处之,说“穷达自有时,心中的是非观念是不能轻易改变的”,遂流落民间十余年,期间亦有出仕的机会,王居正均辞不就,可见其为人秉性刚正。
后来到了建炎三年(1129年),范宗尹被推举为宰相,正值金兵大举南下,朝廷内外皆惶惶不可终日。王居正当时正在江苏阳羡山中躲避战乱,被召见后当着范宗尹的面劝谏说,“时局已经如此危难,您不倾尽所学,拯救国家生灵于涂炭中,还要等谁呢?”范宗尹听了很惭愧,面见宋高宗把王居正的看法如实转奏。
宋高宗听了很高兴,对范宗尹说,“像王居正这样的人才,一辈子能得到一个也就足够了。”于是,王居正被任命为太常博士,不久又升为礼部员外郎。
当了官的王居正性格耿直依旧。如江西抚州郡守高卫上书称,有甘露降在该州的祥符观,已绘成图,想要献给皇上。王居正很不给面子,直接答复说国事不堪如此恐怕不是天降祥瑞的时候,拒绝了高卫的献图。他还上书数千言,谈论节省行政开支,言辞极为迫切。
但真正给他带来麻烦的是和“好朋友”秦桧之间的决裂。就在王居正入朝为官的第二年,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的秦桧逃回临安,自称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兵,抢了小船逃回,被擢升为参知政事,一时间成为政治明星。王居正与秦桧关系处得不错,《宋史》载“居正素与秦桧善”,俩人常在一起纵论天下事,秦桧夸夸其谈,观点甚是尖锐。
但等到秦桧真当了宰相,王居正发现此人完全是说一套做一套,对此非常气愤,竟去找宋高宗揭秦桧的老底,“秦桧尝语臣,中国人惟当着衣噉饭,共图中兴,臣心服其言。又自谓:使桧为相数月,必耸动天下。今为相施设止是,愿陛下以臣所闻问桧。”
结果可想而知,《宋史》载,秦桧因此怀恨在心,将王居正贬为江西婺州知府。但客观来讲,王居正被贬的真正原因恐怕还是逆了宋高宗本人的圣意。秦桧之所以能两度为相,前后执政十九年,还是摸准了高宗的脾气:真要迎徽、钦二帝还朝,他这个皇帝往哪里摆?所以主和派的秦桧能当宰相,主战派的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不识时务”的王居正被贬到地方上做官。
位于海南琼中的王氏大宗祠(资料图片)
渡琼之谜
他是海南王氏谱牒上的迁琼始祖
王居正被贬到地方上做官,但他似乎并没因此改变秉性。婺州按旧制每年要进贡罗布一万匹,崇宁年间增加了五倍,建炎中期才减为两万匹。王居正到任时,朝廷负责纳贡的人想恢复崇宁年间的罗布数量,王居正极力反对,但户部的督促更加严厉。王居正干脆把公文扔到一边,并对属下说:出什么事我一人承担不连累你们。还写下文书证明给他们做担保。然后再次上疏,向皇上陈述“五不可”,高宗终于下诏止之。
此外,当时朝廷各曹司购买“御炭”,都要求木炭必须是“胡桃文、鹁鸽色”。王居正说:“老百姓以炭为业,住在深山里,哪里知道这些讲究”,于是又入朝劝谏,使得皇上下诏制止了这一行为,并召他为太常少卿、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史馆修撰。
王居正此后宦海多沉浮,担任过权直学士院,兵部侍郎,也外放过饶州、吉州,高宗还曾打算让他去京城附近的温州做知府。但他知道秦桧专权,自己不为其所容,就以眼睛有病为由,请求担任闲职,王居正本身也是理学大家,此后他言论不及时事,宾客来了也只是谈论经史而已。
然而,秦桧还是对王居正颇为忌惮,让人弹劾他“为赵鼎汲引,欺世盗名”。于是,王居正再次被罢官,负责管理皇家祭祀事宜整整10年。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王居正去世,享年65岁。直到秦桧死后,朝廷才为王居正恢复了名誉。
《宋史》对王居正的记载到此为止,并没涉及到他与海南的渊源。但海南王氏谱牒称,王居正是其迁琼始祖,1151年王居正奉高宗皇帝之命来广东,交付监察史安置。二月即携妻子李氏和两个儿子王斗魁、王斗赳渡过琼州海峡到达琼州府述职,因年老长途跋涉,随后便病倒,同年三月即辞世。
值得一提的是,族谱上王居正的妻子李氏为丞相李纲的女儿(正史中亦无记载),李纲为抗金名将,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他被贬谪万安军(海南岛),与子李宗之南渡琼州。两年后遇赦北返,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大概不会想到在他登岛二十余年后,自己女儿、女婿、外孙一家会重蹈其辙。
关于王居正受秦桧迫害被贬来琼一事,正史虽无记载,但也并非无迹可寻。大抵两宋偏安一隅,可供打发政敌的偏远之地有限,秦桧就特别喜欢把政敌发配到海南岛,据明唐胄《正德琼台志》列举了两宋被贬谪海南的大臣14人,其中居然有8个是因为得罪秦桧的。就在王居正去世次年,内侍裴咏还因指斥秦桧,被编管琼州。
王氏族谱 邵长春 摄
王氏祠堂
见证800年海南王氏家族更替
据王氏谱牒记载,王居正去世后,宋高宗对此颇为伤感,在同年十二月,特地派遣赐进士陈诚之到琼州予以御祭,祭文中称王居正“声名争日月之光,勋业焕钟鼎之峙”、“两登戎府,皆值艰危”,感慨“一斥蛮荒,遂成永诀”,赐谥号“文义”。并赐地给王居正后人建祠祭祀,这也就是“乡贤祠”的来历。
此段记载虽不见诸正史,但在王居正被贬后,宋高宗仍对他非常欣赏这一点是屡见于《宋史》的,如高宗对王居正弟弟就说过“卿兄今安在?行大用矣。”和臣下谈论制诰,说“王居正极得词臣体”,还曾举前文谈到过的王居正替百姓出头,免贡罗、御碳事,说“守臣爱百姓皆如此,朕复何忧。”
客观来讲,王居正即使来琼,不足一月即病逝,其子孙扶灵柩归扬州故土安葬是为常理,为何王氏后人会在海南开枝散叶?一种解释是当时北方宋金之间关系紧张不太平,夫人李氏又因秦桧在生,且交通不便不安全,只得携二子落居琼州。
而据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秘书长王南海分析,王居正后代之所以留在海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和乡贤祠脱不了干系。正是由于宋高宗的褒奖礼遇,并在海南赐地建祠,王氏后人因此要留一支在海南尽祭祀之职。“居正公的二子王斗赳后来迁居浙江,李氏夫人也并未葬在海南,甚至现在留在海南的居正公的墓也可能只是衣冠冢。”
但长子王斗魁这一支可谓枝繁叶茂,据记载,他后来定居原琼山东南交潭社村,生育九个男孩:尚仁、尚义、尚礼、尚智、尚信、尚忠、尚质、尚文、尚和。除尚和没有后裔外,其他八兄弟都在海南繁衍后代,其后代遍布海南及东南亚各地。历代海南王氏出了不少名人、贤臣,从宋代起中进士就有九人,中举人亦有二十五人,这些人有相当部分都是王居正的后裔。
乡贤祠历经800年的传承,见证了一代代海南王氏家族的更替。到民国11年(1922年),在海南一代文化先驱王国宪先生倡导下,集资将“乡贤祠”改建为“王氏大宗祠”,从此成为海南王氏宗亲共同的祭祀祖先之地。
解放后,王氏大宗祠一度被占做它用,祠堂等建筑亦被拆毁。近年来王氏族人多方奔走,终于在今年初重新拿回旧址的土地证,并号召海内外海南王氏宗亲捐资重建海南王氏大宗祠,目前已筹款1100多万元,全面复建祠堂的工作正在展开中。
王氏族谱里的王居正画像 邵长春 摄
相关链接:
祠堂集体婚礼演绎“中国式520”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