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29日讯(记者杜润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激励着许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新创业中。但有人质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率低,是否能够真正对大学生成长起到促进意义?许多学生表示,要把大学生创新创业看作是一种锻炼,一种优秀品质的积累,而不是单单为了获奖。
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
“在创业伊始,我曾经历过几次失败,曾听一位过来人说过,大学生刚开始创新创业99%的都会经历失败。”海南大学大四学生谢东原说,现在他已经成功注册了一家公司,并且经营得不错。
谢东原表示,刚开始创新创业时,由于对海口实际情况不了解,看到“青年空间”在北京做得挺好,就打算在海南进行模式创新。可项目完成时却发现没有想象中受欢迎。对此,谢东原开始寻找原因,在于各地氛围及实际情况的不一样,学生的需求也不一样。
“创新创业不能害怕失败,这可能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谢东原说,面对失败他也曾低落,但最终还是认定既然选择了就得走下去,因为在大学校园里的创新创业给他积累了今后成长和发展的许多优秀品质。
社会经验是关键因素
“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往往会使自己的创新偏于理想化,进而无法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海南大学机电学院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张燕说,许多风投公司接受项目落地是需要转化为市场经济,然而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做出的东西过于理想化是项目无法落地的关键因素之一。
张燕表示,近年来,政府和学校对学生创新创业给予了较多支持,这也让学生创业有了更多机会。由于创新创业对学生知识面要求高且广,大学生需要多走进社会,选题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需求,以解决社会需求为目的,尽可能地按照投入生产的要求去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创新创业落到实处,还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实现创新创业的最终目的。
继续完善帮扶机制
“我们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但要让他们明白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海口市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会秘书长吴坤仲说,大学生拥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他们拥有活跃的思维,很多好的点子、好的创新理念都源于大学生,但从理论到实践具有一定的跨越,如何把好的理念转化为市场需求,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跨越的一步。
吴坤仲表示,创新创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新创业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社会力量要尽可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条件。目前,协会一直在寻找和完善帮扶机制,进一步摸索和完善良好的创新创业体系,因材施教,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失败及担风险的概率,让他们能够完成从实践到实现创业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