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南海风云
追忆逝去的红色娘子军:飘零的琼花永远的怀念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赵优 时间:2016-05-10 11:04:16 星期二

卢业香

潘先英

王运梅

王时香

庞学莲

符月雅

晚年仍然英姿飒爽的红色娘子军(右起:欧花、卢业香、王运梅、王先梅)。记者 张杰 翻拍

最后一名红色娘子军去世时《海南日报》的特刊封面。

  纪念红色娘子军成立85周年特别报道·人物春秋

  记者 赵优

  1931年,一支中国军事史上独具特色的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在海南万泉河畔诞生。

  85年来,这支由琼崖普通劳动妇女组成的队伍,以“红色娘子军”之名,镌刻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之中,铭记在国人的心里。

  2014年4月19日,最后一位红色娘子军老战士卢业香走完人生的旅程,在家乡琼海逝世。海南历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娘子军革命斗争史从此划下句点。

  琼花飘零。她们的背影,已经消失在万泉河边的椰林之中,化作一朵朵红木棉,守望着这片土地。

  但,英雄永不落幕。她们留给我们的,是用绝代芳华铸就的红色传奇,还有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情,对理想、信念的执着。

  卢业香

  曾被敌军打断手指

  在琼海市中原镇排田村翁祚雄的家里,母亲卢业香的一张照片总令他失神:国字脸庞,目光坚毅,举起的左手中指只剩下一截指关节,那是她参与纱帽岭伏击战,英勇作战时留下的光荣印记。

  1931年5月1日,卢业香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中的一员。在红色娘子军第一次大型战斗———纱帽岭伏击战中,卢业香埋伏在壕沟里,与数十名女子军奋不顾身地冲向敌军,一时间短兵相接。搏斗中,卢业香一个矮身,敏捷地躲开一个端着刺刀刺来的敌兵,但左手中指却被戳断,鲜血直流。敌兵举刀再刺,危急时刻,卢业香掀起一把沙土撒向敌兵的眼睛,继而死死咬住了敌兵的手!猝不及防的敌兵一声惨叫,被赶来增援的娘子军战士们当场消灭。

  卢业香还曾化装成农妇,孤身深入敌堡附近侦察,带回宝贵的情报;甚至还赤手空拳俘虏国民党的两名“民团”。红色娘子军连“化整为零”后,卢业香回到家中,尽管敌人经常搜捕,但由于老家附近森林茂密,机智的她凭着对地形的熟悉,每次都让敌人扑了空。

  “打仗的时候,奶奶很机灵。 ”卢业香的孙女翁文丁说,她小时候特别爱听奶奶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在攻打文市炮楼时,奶奶用农村一种像芋头叶的大叶子,把辣椒包在里面,和椰子树叶混在一起烧,放在炮楼前面,就像烟幕弹一样;日本侵略者要强征稻谷,奶奶在割稻谷时,总是故意弄掉稻穗,等到日本侵略者离开后,再把掉在地上的稻穗捡回来。

  晚年时,卢业香患上了帕金森症,不记得事,也不认识人了。“虽然她有些痴呆,但她特别喜欢看战争片。”翁祚雄说,老人经常坐在家里看电视,有时看着看着就犯困睡觉,但只要有战斗场面的枪炮声,她就会一个激灵醒过来,看得起劲。

  潘先英

  不怕死的倔丫头

  潘先英家里的墙上,挂着一顶她生前总是戴着的五角星红军帽。衣柜里珍藏的两枚勋章,其中一枚是2007年著名导演谢晋看望潘先英时送的,上面写着“共和国不会忘记”。

  2014年3月9日,99岁的潘先英老人在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委会下寮村家中去世。她是电影《红色娘子军》中两名坚决请求参军的其中一位女青年的原型人物。

  “当年因为她年纪太小,女子军特务连都不收她!”据阳江镇原文化站站长、《红色娘子军传》作者庞启江考证,潘先英是年纪最小的红色娘子军。

  16岁那年,除了她,全家人都被国民党军队烧死了,她干脆去参加革命当了红军。“我强烈要求参军,后来部队留下了我,还说我比不上枪高。”潘先英生前回忆说,她参加红色娘子军前,曾因年龄不足16岁、身材过矮而被淘汰,但她意志坚定,跟着部队走,后经批准先当后勤人员,再进入部队。

  潘先英被大家叫做“不怕死的倔丫头”。她在这支特殊队伍里坚持战斗,先后参加了红色娘子军的首场战斗纱帽岭伏击、惨烈的马鞍岭阻击战等。潘先英执行侦察任务时有自己的套路:她总是走小路或者走山沟,如果路上有蜘蛛网说明敌人没有从这里走过,如果没有蜘蛛网,说明敌人可能从这里经过,就要提高警惕了。

  直至晚年,潘先英始终保持着身为一位红色娘子军的风骨。当年在母瑞山与敌人周旋时,潘先英在战斗中被石头砸伤了小腿,由于当时缺医少药、伤口腐烂,最终留下一个大伤疤。解放后,很多人劝她向政府报告是“子弹伤”,索要“伤疤补贴款”,却被潘先英严厉拒绝:“做人要堂堂正正,忠心耿直,怎么能说假话呢!”

  王运梅

  在战争中失去孩子

  电影《红色娘子军》中,背着婴孩行军的女战士,不知让多少人热泪翻滚。这位剧中人物的原型,就是王运梅。

  1910年5月,王运梅出生在阳江镇一个贫苦家庭。三叔王启宏是红军战士,哥哥王运栋参加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后遭敌人追捕被迫逃往南洋。1932年秋马鞍岭阻击战后,怀孕的王运梅即将分娩,女战士们找来树枝和芭蕉叶,搭成产棚,孩子顺利出世。但为了躲避国民党部队的追击,王运梅抱着孩子继续行军,因为缺乏营养,孩子不幸夭折。这可怜的小生命只在世间存在了短短20余天。这个死在战场上的孩子,成为王运梅心中长久的伤痛。

  “后来,父亲庞隆焜为了避难一个人去了南洋,日本人来了后我们与爸爸失去联系,我和妈妈相依为命。”王运梅唯一的女儿庞庆美已经84岁,向记者回忆起母亲的曲折人生。远在南洋的庞隆焜听传言说王运梅在战争中离世后,重新娶妻生育了3女2男5个孩子。这5个儿女在王运梅百岁生日时前来祝寿,被她视若己出。

  2000年5月1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琼海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正式对外开放,王运梅搬进了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成为一名“红色教员”。2010年3月,王运梅被游客问起党费,才知道自己一直没有入党。2012年7月6日,王运梅在党旗下宣誓,以102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史上年纪最大的新党员。党旗下,王运梅的话语一如82年前坚定:“我永远跟党走,直到生命的最后。”

  入党1年零72天后,王运梅去世,享年103岁。党龄虽不长,可王运梅对国家和信念的忠诚,贯穿一生。

  王时香

  再饿再累也不能丢枪

  “打不死的吴清华,我还活在人间……”在阳江镇原阳街上,记者随同阳江镇原文化站站长、《红色娘子军传》作者庞启江拜访王时香家时,王时香的儿媳邓明雅口中正哼着琼剧《红色娘子军》的一句戏词。曾做琼剧演员的她,多次参演琼剧《红色娘子军》,传承了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王时香的战斗事迹和革命精神。

  《红色娘子军》的电影、芭蕾舞都有一个男性党代表洪常青。而在红色娘子军的历史中,只有一个女指导员,那就是王时香,她的任务,是给连队战士授政治课和教识字班的战士学文化。“当年的指导员王时香,是一位有文化、很会讲话的红军女干部。”琼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陈锦爱介绍道,其实,这位娘子军指导员当红军前只上过3个月的夜校,只是凭着聪明和勤奋,很快便能读书、看报、给战士补文化。

  在经历了马鞍岭阻击战之后,王时香和战士们一同奔往母瑞山。正在这时,传来了一个噩耗:她的丈夫、红军战士庞世国自告奋勇去排雷,不慎踩雷牺牲。听到消息的王时香当场昏倒,待到醒来,又忍着悲痛,艰难地继续往母瑞山进发。“当时我们三位女战士饿得全身无力,有一名女战士连枪都抬不了,准备丢枪,我说枪不能丢,便把枪拿过来扛到我肩上。”王时香在回忆文章中写道。琼崖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庞学莲、王时香、黄墩英等娘子军连干部被国民党抓捕,关押折磨长达5年之久。

  庞启江还记得这样一个细节:上世纪90年代,电影《红色娘子军》里南霸天的扮演者陈强再返琼海,拜访了现实中的娘子军们。见到陈强时,王时香竟然逗趣地比划出手枪的姿势,对准陈强说道:“南霸天,我要枪毙你!”逗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庞学莲

  跟随丈夫脚步闹革命

  1931年春,一张张配有插图、图文并茂的征召布告在乐会县(今琼海市)各地张贴开:“英雄的、经过考验的乐会县妇女们,拿起枪来,当红军去,和男子并肩作战……”21岁的庞学莲正在乐会县大南乡当妇女委员,兼乡交通站站长。平时除了做妇女工作之外,还经常接洽来往的同志,护送伤病员到红军医院。那时,庞学莲的丈夫已经参加了红军,家里只剩自己和婆婆。国民党对红军家属监视很严,为防备袭击,她经常白天吃不上饭,夜间要到山里睡觉。

  “与其这样躲躲闪闪过日子,倒不如和我丈夫一样参加红军去,拿起刀枪和敌人干!”征得婆婆同意,庞学莲便和同村的姐妹一起,到乐会县四区苏维埃政府报名参加女子军,并被任命为女子军特务连第一连第二排排长。

  女子军们穿上了统一的制服,短裤、大襟衣、列宁帽,连长和指导员发短枪、皮带,每个战士一条子弹带,袖章上写着“女子军”三个字,装备和男红军都一样。常年扎辫子的姑娘们还自发剪短了头发,摘掉了耳环,打扮得也像男子汉。伏击纱帽岭、火烧文市炮楼、保卫文魁岭……在一次次真枪实弹的历练后,女子军们的声威彻底打响了。无论是战友,还是敌人,都不得不感叹:这群女人真敢打,真能打!

  战争结束后,庞学莲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让儿子吴景桐到琼海嘉积中学就读。在物资缺乏的年代,从阳江到嘉积往往只能靠步行,30多公里路程,一走就得花上半天时间。为了孩子读书,庞学莲在家省吃俭用,每个月把最好的东西寄到学校。吴景桐没有让母亲失望,恢复高考后,如愿考上了医学院深造。

  符月雅

  最后一个被确认身份

  “被确认为红色娘子军,多年夙愿终于实现,母亲走时很从容。”在阳江镇龙山村,王会莲站在母亲符月雅生前住的房间,擦拭着摆放整齐的物品,这些物件,多年来一直没变过。

  曾经,符月雅红色娘子军的身份并不为人所知。

  1986年,国家民政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妥善解决“红军失散人员”生活困难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对1937年7月6日以前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却因各种原因失散的人员进行经济补助,娘子军群体位列其中。可待在昌江的符月雅错过了填写申请的时间。

  一年回乡过春节,符月雅偶遇战友黄墩英和庞学莲,在她们的提醒下,符月雅向琼海市民政局补写了自己是红军失散人员的申请。黄墩英和庞学莲二人还帮符月雅写了证明材料,证明她曾与其他100多名红色娘子军战士一起参加革命斗争。经过重新整理资料、拟写意见、政府批字,1994年,省民政厅确认了符月雅“红军失散人员”身份并开始发放补助金。

  但符月雅红色娘子军的身份却迟迟未能确认。“母亲因为此事情时常发火,她说确认不了娘子军的身份,死不瞑目啊!”王会莲说。2011年,琼海市多个部门重新走访调查,最终确认符月雅的红色娘子军身份。次年,符月雅安然离世。

  女子军特务连连干部

  庞琼花(1911-1942)原一连连长,今琼海市阳江镇岭下村人。

  冯增敏(1912-1971)原一排排长,继任一连连长,今琼海市阳江镇江南村人。

  黄墩英(1914-2001)原一连第三排排长,后为二连连长。今琼海市阳江镇文市村人。

  庞学莲(1912-1999)原一连第二排排长,后为二连指导员。今琼海市阳江镇江墟人。

  王时香(1911-1998)一连指导员,今琼海市阳江镇江墟人。

  女子军特务连部分排、班干部

  曹家英(1910-1998)一连二排排长,今琼海市阳江镇上科村人,中共党员。

  王振梅(1910-2002)二连二排排长,今琼海市中原镇九曲新村人。

  蔡业波(1912-1999)一连一排三班班长,今琼海市阳江镇红色土地岭村人。

  卢业香(1914-2014)二连一排一班班长,今琼海市中原镇仙村人。

  陈宗琪(1914-2010)二连二排二班班长,今琼海市阳江镇山尧村人。

 

 

相关链接:

红色娘子军:走上琼崖革命前台
纪念红色娘子军诞生85周年 琼海将举办红色旅游文化周
《红色娘子军》再现海南红色革命

  

(编辑:吴茜)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