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军民兵连连长蔡兴莲给女民兵们上党课。蒙钟德 翻拍
红色娘子军老战士黄胜梅(前中)等同女民兵们合影。 蒙钟德 翻拍
今年5月,红色旅游文化周现场,来自海口15个家庭的孩子体验“革命训练营”。记者 袁琛 摄
纪念红色娘子军成立85周年特别报道·红色传承
记者 刘笑非
“立正!向右看齐!”嘹亮的号令在骄阳下响起,青草地上,一群稚嫩的脸孔,学着大人的模样、穿着灰布军装、站起军姿、做起动作来竟也有板有眼。
这里是5月初夏的琼海市阳江镇,红色娘子军的诞生之地。琼海市则选择在红色娘子军85岁生日之际举办红色旅游文化周,既是为了纪念,也是为了传承。当来自海口的15个家庭专程来此,带着孩子体验一把“革命训练营”的艰苦时,氤氲在阳江的娘子军精神,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她们,也借由这些年轻的血液,继续在新的时代书写着娘子军们新的故事。
红色娘子军已永远走入历史,但她们从未远离。从活跃在上世纪70至90年代的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到新世纪正式成立的海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红色娘子军连”;从阳江镇乃至琼海市经典的娘子军雕塑,到银幕上、舞台上鲜活的娘子军艺术形象;从不畏强权奋勇抗争的精神,到新时期建设中一代代女性焕发出的精气神。
永不消逝的番号
“她们从未离开!”在琼海市红色旅游文化周开幕首日,当工作人员身着当年的灰布军装穿梭在人群中时,原阳江镇文化站站长庞启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而当参加“革命训练营”的家庭有模有样地体验着革命生活时,不禁让庞启江回想起两年前,属于红色娘子军的另一个“生日”。
庞启江说,闻名全国的红色娘子军,也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在历史上其实仅存在短短的500多天,但她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却一直激励着人们。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与传承中,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应运而生。
1969年8月1日,在琼海县阳江公社红色大队(现红色村)红色娘子军操练场上,一队队英姿飒爽的少女们列队整齐接受检阅。时任琼海县武装部部长的冯华标宣布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正式成立。
这支建设年代的红色娘子军也遵循着前辈的脚步,继承发扬红色娘子军的革命精神,战斗在生产活动第一线。从上世纪70年代初建设琼海烟园水电站的通天渡槽大会战,到120天艰苦奋战建起“红色娘子军桥”,在当地人眼里,她们站岗巡逻、修水利、干重活、唱歌、跳舞,样样都行。
“但90年代后,民兵连便不再由琼海县武装部任命正副连长与正副指导员。”庞启江说,民兵连虽不再辉煌,但红色娘子军之名却再次出现在部队中。2000年10月,经海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批准,“红色娘子军连”称号重新启用,并成建制地编入了预备役部队,一支属于新时代的红色娘子军正式成立,继续书写着传奇故事。
2014年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袭琼,琼海市受灾严重。预备役师红色娘子军连主动请缨,组织连队官兵清理道路,把有着光辉历史的连旗插到了抢险救灾第一线。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新时代的红色娘子军也找到了属于她们的阵地。
永不褪色的形象
在阳江镇,步入镇墟,最显眼的要数镇中心那金色的娘子军群像,它点亮了阳江人的娘子军记忆,也鲜活着始于阳江的娘子军形象。
2000年立起来的这座娘子军群像,三位娘子军女战士头戴五角帽、手持步枪、眼神坚毅、头颅高昂,红旗招展,似乎闪耀着胜利的曙光。红色娘子军赋予了阳江一抹亮。自琼海市开展特色小镇建设以来,阳江镇便早早确立了红色主题。“你看那五层高楼墙面上画的娘子军形象,没到镇里就能看到。”庞启江指着阳江镇革命烈士纪念园不远处的一幢楼上,摆出芭蕾舞姿的娘子军女战士是那样鲜活。
的确,能让这群巾帼战士的形象至今活跃在银幕上、舞台上,少不了电影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功劳。
1961年7月1日,《红色娘子军》首登大银幕,一时间万人空巷、争相目睹娘子军风采,创下6亿观众盛况,成为一代国人的共同记忆,也让红色娘子军的形象隽永恒存。
银幕上的成功加之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央芭蕾舞团所创作的《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将娘子军的形象又一次完美诠释。2014年的9月26日,《红色娘子军》首演五十周年专场演出登上人民大会堂的舞台,演出中白淑湘、薛菁华、冯英、李宁、以及朱妍、张剑和鲁娜等五代“琼花”首次同台共舞,将跨越50年的娘子军战士形象再次带回到观众眼前。“万泉河水清又清”的歌声里,饱含着对娘子军战士的无限追忆。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不但历久弥新,而且常读常新。娘子军的形象之所以不褪色,是因为她们的精神指引着我们去不断塑造属于新时代的娘子军形象。
永不凋零的精神
究竟什么是红色娘子军精神?
在琼海市委党史办原主任陈锦爱看来,红色娘子军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光辉的身影,全因她们身上所承载的理想和信仰。
“敢为人先。她们争取了妇女权益和自由,砸烂了身上的枷锁,用行动回击着‘战争让女人走开’的论调。”陈锦爱说,红色娘子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红军的第一支女子军连队,也是琼崖自古以来第一支妇女武装队伍。而在红色娘子军所担负作战任务中,伏击纱帽岭、火烧文市炮楼、马鞍岭阻击战等,也证明了娘子军的骁勇善战、不怕牺牲。“当娘子军女战士不幸被俘,遭受各种酷刑时,无一人叛变投敌、无一人出卖组织,这种坚贞不屈的精神,同样难能可贵。”
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扮演第三代“洪常青”的中央芭蕾舞团党委书记王才军看来,娘子军精神也深入到每个中芭演员的内心。“对于年轻人来说,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气概感觉似乎不再强烈,但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种共鸣,是娘子军传递出的不受环境压制,自强、奋斗、向上,积极抗争的‘正能量’。”王才军说,他希望《红色娘子军》能一直演下去,传承娘子军精神的同时,也让这种精神继续影响每一个人。
而对阳江人而言,娘子军的精神早已深入骨髓,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正如特色小镇建设中加在每一幢建筑上那颗闪闪的红星,红色娘子军“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气概指引着阳江人将发展进行到底。
在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看来,现在的琼海正从一曲《万泉河水清又清》的小提琴独奏曲,走向一首委婉动听的田园小夜曲,要让每个人都感到琼海是一个值得细细看、慢慢品的少女。而建设这样的城市,就需要我们发扬红色娘子军敢于奋斗、敢于争先、敢于胜利的精神。
红色娘子军,早已和这座滨海田园城市融为一体。
相关链接:
追忆逝去的红色娘子军:飘零的琼花永远的怀念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