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孙中山号召血洒疆场
在孙中山领导的历次武装斗争中,许多海南人参与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张云逸,于1908年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学习,随即参加同盟会,1911年初夏离开学校投身革命。他积极参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筹划的广州起义,并担任革命军炸弹队队长。广州起义失败后,在清军搜捕革命党人时,张云逸恰好外出买菜而躲过一劫。在这次著名的起义中,琼侨符国良也参加了,起义失败后返回新加坡,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文昌人赵士槐是跟随孙中山创建共和体制的著名人物之一。赵士槐曾留学日本,回国后,1912年任广东都督府军务司副司长。辛亥革命爆发后,曾被任为琼崖安抚使,执掌琼崖,后因琼崖地方势力作梗而未能如愿。后来他在广州孙中山总统府参与部队的培训、教练工作,先后任广东督练公所委员、都督府科长、参谋、陆军部咨议,第三路军司令部参谋长等职。1921年遇害后被追赠陆军中将。
林文英不但追随孙中山宣传革命,还积极参加推翻清王朝的武装斗争。孙中山唯一一次亲自参加的镇南关起义,林文英一直跟随左右。其后,他又参加了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1910年秋,林文英又奉孙中山之命回海南发动革命。由于他对革命的杰出贡献,1913年中华民国众议院成立时,经孙中山推荐,林文英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在任议员期间,他认真履行职责,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作坚决的斗争,后奉孙中山之命回琼办报纸,唤醒民众,继续革命,为袁世凯爪牙所痛恨,终于在1914年3月29日将其逮捕,4月2日将其杀害。林文英以自己42岁的风茂年华,为维护共和反对帝制,流尽最后一滴血。袁世凯倒台后,国民政府追认其为烈士。1919年,经孙中山批准,林文英遗骨改葬于家乡,孙中山亲题“烈士林文英之墓”七个大字。
1915年,为了响应孙中山讨袁的号召,新加坡琼侨交通部派邢慧观到惠州参加反袁起义。起义失败后,第二年受陈炯明委为建国军支队司令,在陈村一带编军讨袁。同时邢爱群、陈峻山亦出力相助,邢任军需,陈任军医。1916年3月,中华铁血团三十余人袭击停泊于黄埔海面的肇和军舰,中华革命党星洲支部所属琼分部也派何和传、龙逢盛等十余人返国参加敢死队,从事夺舰行动。结果,何龙二人被捕,何和传被龙济光枪毙于广州,龙逢盛以假名幸免于难。
1918年,邢慧观续任讨龙(济光)军琼道尹公署参议,1920年任黄明堂总司令参谋长、1923年任第四路司令讨伐邓本殷、1924年任讨贼八属军务督办警备司令等职。琼侨黄义华担任八属军务督办警备司令部军需,曾获孙大元帅府二等银质奖章。琼侨陈峻山先后出任黄明堂部粤军第四路司令部军医兼救护队队长。八属联军琼崖警备第一路统领及国民革命军卫生队长等职。琼侨范运昆担任广州孙大总统府卫队。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举兵围攻广州总统府,范运昆为护卫孙中山登上永丰舰,与叛军进行殊死作战,最后英勇牺牲。
文昌人陈侠农是反袁著名将领。早年家境贫寒的陈侠农得乡贤资助,赴广州考入两广师范学堂,攻读文史专科。在校期间加入同盟会,参加秘密反清斗争。毕业回乡后,一面创办学校,开启民智,一面宣传革命。1909年,林文英、陈子臣奉孙中山之命回琼组织同盟会琼崖支部,并在各县、市密设反清机关。陈侠农积极响应,并组织由进步师生和农村青年组成的反清敢死队,在文昌开展反清的武装斗争。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陈侠农当选为候补众议员(后递补为众议员),奉派回琼任国民党琼州支部秘书,兼琼岛日报社副社长、总编辑。1913年,他响应孙中山领导的反袁二次革命。1914年他加入孙中山创立的中华革命党,并奉派任琼崖分部部长。随后被委任为琼崖讨袁军总司令。陈侠农回琼后,积极联络各方力量,很快形成一个以白石溪为中心的海南海内外讨袁机构联络网。在陈侠农的领导下,讨袁军不断发展壮大。袁世凯死后,讨袁军奉命解散。陈侠农应召北上,赴京参加国会活动,后被段褀瑞军政府以“内乱械斗”罪名逮捕。孙中山等人虽全力营救,终归无效。1917年在北京就义,时年仅39岁。1929年国民政府明令褒奖,并追赠其为陆军中将。
文昌人陈策出身于华侨家庭,15岁考入广东黄埔水师学堂,并在广州参加同盟会。此后积极追随孙中山参与反袁、反军阀斗争。1919年在驱桂战争中,陈策任讨桂军第二路军副司令,次年参与起义,起义失败后逃至澳门被捕监禁。其间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探监送饭,视如亲子。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兴师北伐。陈策被任命为航政总局局长,负责供应军需。1922年6月15日,广东军阀陈炯明炮轰总统府,背叛孙中山。在关键时刻,陈策不顾危险,与叶剑英一起,将孙中山迎上他的座舰宝壁舰上,并在此后的50多天里,始终伴随其左右,直到8月孙中山离开广州。
1923年初,陈策在沪面奉孙中山之命,亲赴香港联络江防、江南两舰官兵,夺取全部属于广东的60余艘兵舰,联合滇、桂、湘军入粤讨伐陈炯明,并将陈炯明赶出广州。陈策受命出任广东海防司令,设司令部于江门,以维护广州大本营的安全为主要职责。桂系军阀沈鸿英入穗后,欲自立广东总司令,陈策奉孙中山命讨伐,为统一两广打下基础。
琼山人徐成章也是早期的同盟会会员,他与陈侠农一起领导琼崖的讨袁斗争。1917年他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堂,1923年到广州,被孙中山任命为湘粤桂联军某支队参谋长,进驻增城,与陈炯明对峙。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徐成章在军校任特别官佐,负责第一期学生的军训工作。这年11月,孙中山接受共产党的提议,决定成立大元帅大本营铁甲车队,徐成章被任命为队长。这支武装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时代风云的感召下,大批的琼崖青年才俊报考军校,投身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有后来成为将军的符昭骞、梁英、文鸿恩、文朝籍、吴宗泰、詹忠言、张光琼、叶佩高等人。而在黄埔军校第一至四期中,广东学生有714名,其中琼崖学生有202名。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