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新毛猬
“1957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曾派遣考察队到海南岛进行兽类的调查与采集。考察队在海南的西部和中部进行了为时约两个月的野外工作,获得了将近600号兽类标本,其中有七八种或亚种系该岛兽类的新记录。此外,还采获七个食虫类标本,经作者研究比较,认为是一新属物种……”
这段描述引自一篇发表于57年前的论文,文中所提到的“新属物种”,即是海南新毛猬;而进行“研究对比”的是著名的脊椎动物学家寿振黄先生,他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标本采集者汪松先生一同将新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1959年03期《动物学报》上。
海南新毛猬是一种身上没有刺的猬科动物,嘴部尖而长,本种是食虫类较原始的一中猬,毛的颜色呈鼠灰色,稍带棕黄色调;这种长得有点像田鼠的夜行性动物,仅分布于海南岛,多栖息在海拔较高的热带雨林、热带次生林中,常在杂木林下或乱石堆中活动。
有资料显示,人们发现的海南新毛猬分布点有尖峰岭、吊罗山、白沙、琼中等地。但目前,关于海南新毛猬这一种群及生态的研究报道并不多,对于本种的确切分布范围、生活习性和种群现状,还有待深入的种群生态研究。2013年,鹦哥岭科研团队申报并启动了海南新毛猬生物学研究项目,主要是为了揭示新毛猥的物种特征。
“实际上,海南岛还演化出众多其他地方见不到的特有亚种,它们也都具有继续分化成独立物种的潜力,同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鹧鸪与海南柳莺一样,值得我们去特别关注与保护。
有专家表示,作为一个岛屿,海南岛有着形成特有物种的绝佳条件,由于海南岛与大陆分离,动植物与原来相邻的大陆有密切联系,但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使得岛上的一些动植物又独具有“个性”,十分难得。
相关链接:
海南推动火车离岛免税购物模式 设立跨境电商示范区
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海南联合研发基地海口挂牌成立
创时代风景 闯海南创精彩
(编辑: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