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元旦”也放假
元旦放假并非现代社会的产物,古时候就有,那时就把元旦作为重大节日,与冬至并列。汉代,皇帝规定元旦的节令假,此外还规定“每过五日可以休沐”,相当于现在的周末。《唐六典》卷二所载开元假宁令:“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大唐新定吉凶书仪》中说:“元正日,冬至日,右已上二大节准令休假七日,前三后四日”,意思是元正的假期从除夕前两日开始,而到正月初四结束。
到了宋朝,延续了唐朝的规定。北宋时期有这样一项政策:“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意思是任由百姓自由娱乐,放开赌禁三天,关扑是当时的一种赌博类游戏。而到了元明清三个朝代,元旦假期则缩减为三天。
尽管是放假了,和现在一样,各府、衙门都得安排官员值班。皇上还要举行一些活动,大臣都得跟着。元旦这天,皇帝要举行隆重的朝贺大典,献岁启新,还要祭祖拜神,皇帝率领一班王公大臣,诣皇太后宫行庆贺礼,以表达孝顺之心及祝福。而臣子也要按照层级规则,向皇帝觐表,恭贺元旦。唐德宗李适在《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记载了元旦那天的忙碌。元旦之日,等百官拜过之后,他又阅了兵,一整天没有休息,忙得不可开交。《水浒传》一百一十回里也写了宋江招安后,于元旦这天到朝廷朝贺之事:“时下又值正旦节相近,诸官准备朝贺。蔡太师恐宋江人等都来朝贺,天子见之,必当重用,随即奏闻天子,降下圣旨,使人当住,只教宋江、卢俊义两个有职人员,随班朝贺”。“是日正旦,百官朝贺。宋江、卢俊义俱各公服,都在待漏院伺候早朝,随班行礼。是日驾坐紫宸殿受朝,宋江、卢俊义随班拜罢,于两班侍下,不能上殿。仰观殿上,玉簪珠履,紫绶金章,往来称觞献寿,自天明直至午牌,方始得沾谢恩御酒。百官朝散,天子驾起。宋江、卢俊义出内,卸了公服幞头,上马回营,面有愁颜赧色。”
(编辑: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