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古村老街
琼台福祉永流传 千年福气于一地
来源: 海口网 作者: 时间:2017-02-16 10:02:23 星期四

 

        

  

一家人在福字前合影。

  

鎏金的关公塑像。

  

闹元宵是琼台福地的一项重大活动。

  

有关“福泉”的故事流传许久。

  ▶核心提示

  千百年来,府城始终以琼台福地为轴心兴建城池,这里是历朝历代县署、府署、兵备道署的政治中心,是海南名副其实的中心所在。在历史的长河中,原为琼州州城和府城称谓的“琼台”,逐渐成为海南的统称。

  错综复杂的古老深巷,精美而神秘的建筑牌坊,琼台的一砖一瓦无不饱含这座千年古城独有的韵味。古时“琼台”地处高岗,环水绕城,人杰地灵,素有“琼台福地”的美誉。据清《琼山县志》记载:“抱珥山,今道署右,即所谓琼台也。”

  A

  历经千年沧桑福气依旧

  走进琼山区府城文庄路,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在繁华的街道两边,一条条或笔直或弯曲的巷子仿佛时空隧道,越往里走,一个个古老的琼台故事、一张张重彩的历史画卷在游人眼前依次展开,犹如梦回过去。关帝巷便是其中之一,远近闻名的“琼台福地”遗址就坐落在这样一条古朴的巷子深处。

  据资料记载,早在宋初,琼台就已成为海南的代名词了。相传,由于海南地形像一只缩颈神龟,宋太祖担心它会伸出头来,威胁到皇朝,便将州城迁来神龟缩头处,此后该地被人们传颂为“琼台福地”。据清末朱为潮《琼山县志》记载:“抱珥山,今道署右,即所谓琼台也。”意为唐代在这里设都督府,到了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又在琼台设立琼管安抚司统管全岛行政,借以镇住龟头。缘此,时人便称此地为琼台。

  明永乐元年(1403年),海南卫指挥使杨义在山顶立“抱珥山”石碑一块,还在山南竖立“琼台福地”石碑坊一座。明弘治初年(1488年),抱珥山被挖。建起关帝庙。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道张介祺顺民意修复琼台福地。此后历代官府都有修缮,后被拆毁。堪舆学家断言:“琼台高耸,抱珥山、文龙山与三台山突起,仿佛一把‘罗圈椅’置于此地,南海紫气,华夏熏风,蕴聚琼台,飘逸福地,贵不可言。”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历代都督府选址于此。

  往事越千年,琼台福地曾几度流失“福气”。明清倭寇蹂躏,民国军阀践踏,琼台福地一片狼籍。文化大革命期间,大破“四旧”,琼台福地牌坊被拆除、推倒。几经折腾之后,好不容易拨乱反正,牌坊不仅原状修复,而且琼台“增其旧制”,展现新姿。

  然而,鱼龙混杂,琼台福地周遭新楼争高直指,“建设性的破坏”使之面目全非。1994年,原琼山市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原琼山市人民政府重建琼台福地相关建筑物。重建的福地保存了古建筑风格,坐落整齐,结构对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剪瓷龙雕,栩栩如生,雄伟壮观,为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也有人认为,几经摧残的琼台福地,似乎少点沛然文气。

  时至今日,琼台福地早已成为府城人民千年历史传承的缩影,是文人墨客游览之地,平民百姓祈求安康之所。每年,均有重大的祭祀祈福活动在此举行,众人争相前往祭拜祈福,热闹不已。

  B

  一砖一瓦再现琼台文化精髓

  琼台福地遗址位于现府城镇关帝巷北,其建筑特点也独具一格。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推官傅作霖环山筑台,用火岩石雕琢方形石块垒砌成东西长60米,宽18米,高3.5米的长方形状平台,为一丁四由砌法。又因为该平台南105米处有一创建于明永乐元年,复建于万历丁巳年(1617年)的琼台福地石碑坊,故名“琼台福地”。据《琼山县志》称:该平台上明清时期先后建有关帝庙、拜亭、圣母殿、文昌阁及东西廊庑等古建筑,至今已毁坏殆尽,仅剩该平台,成为历史的见证。

  走进琼山区府城文庄路,关帝巷巷口一座造型精美的牌坊尤为引人注目,该坊为全石质古栏式构成,单楼四柱,每柱前后各有一条纹边风掌,石堆瓦楞顶盖,鲤鱼鸱尾顶饰。坊匾正背面都是阳刻的“琼台福地”隶体烫金大字。牌坊雄大疏朗、敦厚庄重。穿过牌坊,走进狭窄的关帝巷,就可看到抱珥山上的秀美古建筑。现存的琼台福地建筑主要包含福地轩、琼台阁、关帝殿三层重檐。穿过关帝巷,登上台阶,首先可达福地轩。琼台福地建筑的特点,要从这28级台阶说起。

  通往福地轩的台阶共28级,分为四大层,第一层为1级,二、三、四层均为9级,设计理念源于修建年份“1999”。沿石阶拾级而上,丘濬、海瑞、钟芳、唐胄、吴典等唐至清代琼州多位文臣武将的浮雕画像也雕刻其上,栩栩如生,仿佛穿越历史的迷雾与世人相遇。

  来到福地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前两根盘龙石柱,盘绕石柱的龙身上站着民间传说的八仙人物雕像。门庭东边有琼山知县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书写的“琼台”两个大篆字牌,据说这块字牌是在1999年复建时从地下挖出来的,已经断为三节,后修复重立于此。穿过两旁悬挂“琼台胜境旖旎扬天下,福地丰碑峥嵘耀海南”楹联的大门,翠竹葱茏的庭院便映入眼帘,庭院的北端,一座绿瓦、红墙、红柱、红栏杆、镂花窗、红灯笼使二层重檐的琼台阁更显得分外壮观,屋顶的脊梁上,两条长龙对着小宝塔相向蜿蜒,重檐四角,各踞守着一只神态自若的石麒麟。据介绍,这幢两层高的建筑曾经是府城最高的地方。据居住于附近的老人介绍,这里原来叫“文昌阁”,他们小的时候,站在楼上,整个府城尽收眼底,从这里最远能看到雷州半岛,清代的时候,这里就是用来观海盗动向的。琼台阁后,“文经”、“武纬”两小门通向关帝殿,把一轩、一阁、一殿贯通起来。金碧辉煌的关帝殿雄据庭院北面。关帝殿前的庭院,高达两米的宝塔形万年宝鼎,安放在照壁前,二、三层各有六个翘起的檐角挂着风铃,轻风徐来,叮当作响。关帝庙香火鼎盛,透出浓浓的琼台特有的文化气息。

  C

  文化圣地降临新福祉

  还没进入正月,琼台福地早早就张灯结彩。一直到正月结束,这种隆重的节日气氛才稍显平淡。琼台福地全年香火不断,正月里赶来祭拜和祈福的人们更是络绎不绝。

  每年元宵节,府城地区的“换花”和“换香”活动热闹非凡,到琼台福地祭拜和祈福自然也成了“闹元宵”的一项重大内容。一个个虔诚的祭拜者将点燃的香高高举过头顶,深深一鞠躬,小心翼翼地把香烛插进了香炉里。关帝殿前青烟袅袅,香炉里插满了善男信女们点燃的香烛,每一支背后都收藏着一份真诚的期许。

  从青年到中年,18年的时间里,作为“守护人”之一的周和兴始终虔诚如初。“有附近的居民,也有专门从外地来祭拜的,祈福、还愿的人流从没有间断过。”正月十五当天,周和兴早早就来到福地,这天是全年中福地香火最旺的一天,从中午开始,周和兴递香送烛的动作就没有停下过。

  以庭院为舞台,楼房高墙为背景,大树下的八音演奏,动情投入的演员,还有听得入神的围观戏迷,一场小型的琼剧表演正在上演。每逢节庆,这里不单单是善男信女的“福地”,也是戏迷的“福地”。“戏台”的一边,一口名为“福泉”的地下水井尤为惹人注目,尽管早已被封盖,但是有关“福泉”的故事却流传许久。居住在附近的一位老人家依稀记得多年前人们用水桶从井里打水饮用的景象,“很干净,还很甜,比现在的自来水好喝。”老人家告诉记者,“福泉”的水水质甘甜,以前很多外村的人都会来这里取水,他们称这水为神水。相传,饮“福泉”的水可添丁发财。

  从军事要塞到娱乐社区,从官衙旧址到文化圣地,琼台福地坊巷往事千余年。目前,琼山正实施“琼台复兴计划”,茶余饭后,坊间话题,期盼琼台福地,降临新的福祉。

 

 

 

相关链接:

海口琼山“1+3”框架统筹推进琼台复兴
琼台书院奎星楼前白梅迎春绽放 市民驻足观赏
挖掘千年文化 海口琼山“1+3”框架统筹推进琼台复兴
琼台书院奎星楼前白梅迎春绽放 市民驻足观赏

 

(编辑:余冰月)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