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18日讯(记者吴祝好)18日上午,海南师范大学邀请教育部高校社科中心综合信息研究处处长、副研究员祝念峰到校,结合本校的特点,剖析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突出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指明问题所在
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多种思潮交织和交锋的新特征,对高校的办学方向、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近年来,经过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加强。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在教育实效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结合自己十多年来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研究经验,祝念峰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通过大量丰富的历史、现实案例为200余名师生党员分别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层面、高校层面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详细分析了2017年意识形态领域舆情动向和风险点。他指出,当前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大好局面为全党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奠定了坚实根基,但辩证地看,意识形态领域仍不平静。
给出“黄金处方”
高校是理论研究创新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活跃的大讲堂,只有掌控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引领权、管理权、话语权,才能守住宣传思想阵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主流,才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和凝聚全社会团结奋进。
祝念峰认为,要做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自觉地用中央领导人系列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建设教师队伍
师范院校的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正确引导,今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引导更多人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素质高、师德师风正、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正确引导学生认清并处理好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把青春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要途径。
海师副校长李森表示,祝念峰的指导性很强,有利于海师相关教职员工进一步增强今后做好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他要求各有关单位教职员工认真领会,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肩负起责任,为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