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南海风云
古革:琼北教育的先行者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曾庆江 时间:2017-05-22 08:46:02 星期一

  

肇庆七星岩古革题写的摩崖石刻。   

  在海南发展史上,有不少“外来者”为海南教育殚精竭虑,成为海南文化史上绕不过去的人物。北宋时期曾担任琼州府学教授的古革,就是琼北教育的先行者。

  “一门三贵,旷世盛闻”

  古革(1074—1154),字仲通,又字逢时,号云泉,祖籍江西。先祖古延绶在北宋初年曾经担任信安县令,在告老还乡之后游览梅州,因钦慕其风光绮丽,民风淳厚,就此定居于该地马石下(属今广东梅州市梅江区),因此成为梅州古氏先祖。古延绶之子古成之,也就是古革的曾祖父,于端拱元年(988年)中进士,是宋朝广东第一个进士,因此有“岭南首第”之誉。古成之生子古宗悦,古宗悦生子古凤仪,即古革的父亲。古凤仪受良好的家风教育,研读经史,以文才知名,曾经担任潮州府典尉。古凤仪娶妻杨氏,聪慧贤淑,知书达理,生下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古革、古堇、古巩。

  由于幼承家学,再加上母亲杨氏的严格管教,古革兄弟三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和熟读《四书》《五经》,并深受孔孟之学影响,学业得到很大进展。绍圣四年(1097年)科考时,古革兄弟三人辞别父母,结伴赴京应试。

  据地方文献记载,在考场中,古氏兄弟落笔成文,出色地完成考试。待礼部放榜,古革三兄弟同登何昌言榜进士第。当年,古革24岁,古堇22岁,古巩20岁。消息传到哲宗皇帝那里,宋哲宗大为赞叹:“一门三贵,旷世盛闻!”

  后来,古革官任潮州知府,古堇任象州知州,古巩任宾州知州,被乡人传为美谈。

  时至今日,广东梅州客家古氏宗祠还悬挂着一副对联:“一母三进士,四世两乡贤。”其中,“一母三进士”就是指一母同胞的古革三兄弟,“两乡贤”指古成之及其曾孙古革。母亲杨氏因为培养了古革三兄弟,在读书之风盛行的梅州获得极高的声誉,被人们敬称为“杨祖婆”。杨祖婆去世后安葬于今五华县梅林黄砂村丘子塘。

  任职琼州,矢志教育

  古革在绍圣四年(1097年)登进士第后不久,就被朝廷派往海南担任琼州府学教授。由于地处南荒,海峡相隔,海南文化一直落后于中原。古革的到任,为海南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宋前期,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仁宗下诏各州县皆设立学校,参加科举的人必须先受教育,士人须在学校接受三百天的教育学习才能参加应试。全国的州县都相继兴办起学校。琼州府学就是在这个时候成立的,是海南岛最早的官学之一,时任知州的宋守之还亲往府学给儒生讲课。

  其实,中原士子在海南积极传播文化、倡导教育,可往前推及到唐初的王义方。王义方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被贬为儋州吉安县丞(今海南昌江),这位随行施教的君子儒被称为“海南教育第一人”。其后,其他贬官流臣也为海南教育做出了相应的贡献。但是,这对于海南教育来说,一定程度上属于自发行为,规模相对有限,受益者甚少。琼州府学的成立,使海南教育逐渐正式化、规模化。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历任琼州知州如宋守之、朱初平、李时亮等人都非常支持府学的发展。因此,古革到海南时,琼州府学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为他继续倡导教育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道光《琼州府志》记载,古革就任琼州府学教授后,“训士不倦,峒蛮多遣子弟受学”。海南教育虽然相对落后,反而激起了古革作为读书人的担当意识,致力于文教,“训迪有方,课徒颇众”,同时慢慢转化民心,改变陋俗。居住黎峒的少数民族同胞也逐渐从“素不尚学”纷纷“遣子弟入学读书”,教育局面为之一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黎族和汉族的民族融合。

  琼州府学虽然从设置上是覆盖全岛的,但是受制于交通等各种因素,受益者主要为琼北居民。从这个意义上讲,古革可谓是琼北教育的先行者。

  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巧合,就在古革赴任琼州府学教授前后,北宋著名文坛领袖苏轼也于绍圣四年(1097年)被朝廷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安置。这自然是海南教育的又一大福音。遗憾的是,目前尚无史料证明古革和苏轼在海南有互动往来。

  古革矢志教育的担当精神,得到黎族和汉族百姓的充分认可,获得很高威望,黎族百姓更是对其推崇备至。

  据《琼州府志》记载,每当民间百姓发生争执时,非古革亲自前往劝解不可。古革通过教化,使得黎族百姓主动归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古革在琼州的政绩为朝廷所知晓,因此被擢升官职,从而让他有更大的作为。

  擢守潮州,官至五品

  离开海南之后,古革最开始担任新昌知县(新昌今为浙江绍兴下属县,也有人认为是今广东新兴县),然后在政和七年(1117年)三月被移知兴庆(今广东肇庆)。

  在肇庆著名的风景区七星岩,至今保留着古革题写的摩崖石刻:“政和丁酉暮春,程江古革逢时,初自新昌移守兴庆。是年仲夏,真阳冯齐、荀祖道起于祥,除来二府政,相与咨询,有请于朝。次年春,乃被旨升作大藩,政平口简,岁丰民乐,偶乘闲暇,屡访兹岩,酌泉泛觞,历览佳致,因志岁月,勒于崇崖。时政和八年八月二日。”古革的这段话,较好交代了肇庆当年的历史,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肇庆原名端州,系宋徽宗潜邸(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前住所),徽宗即位后,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月更名为兴庆军,随后又升格为兴庆府。在古革、冯齐、荀祖道等地方官员的建议下(即摩崖石刻提到的“有请于朝”),徽宗于政和八年(1118年)再次将其更名为肇庆,寓意“开始带来吉祥”。就这样,古革成为肇庆府历史上第一任知府。

  在这一年的十月二十一日,宋徽宗还亲笔用瘦金体题写了“肇庆府”三个大字,派钦差送往广东。为此,古革特地筑高台于府署前,专门悬挂徽宗御书匾额,取名为“御书楼”,即今之“丽谯楼”。

  因在肇庆政绩突出,古革被朝廷擢升为潮州知府,授中宪大夫,为正五品。古革在潮州任上二十余载,由于勤政爱民,当地士民对其交口称赞,将其誉为“潮州公”。后来,古革被潮州百姓祀为名宦。

  作为梅州人的古革,对故乡和家族念念不忘。宣和年间,回乡省亲的古革,在梅州马石下建设新宅,将旧宅及周边土地,赠与大觉寺作为寺院产业。他这一善举得到乡人认可,特建“五马坊”进行纪念(汉朝旧制太守以“五马”代称,因此古革又被人称为“五马大夫”)。

  清末,当地人掘地得古镇宅钱,经过考证为古革旧宅居地,为此,梅州籍名人丘逢甲还专门撰写《古大夫宅下马石歌并序》,对古革为家乡做出的贡献进行了吟咏。

  值得提及的是,绍兴十四年(1144年),还在潮州任上的古革主持编修了南迁古氏家谱,并亲自撰写《新安古氏家谱序》,为张扬地方文化、家族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关链接:

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检查指导海口高考工作 提出三字要求
海口市教育局:加强交流合作 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乌兹别克斯坦学者: 扩大教育和文化合作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官方部署第三期学前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幼儿园

 

(编辑:余冰月)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