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龙被复原 百卉千华现锦上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赵优 宋国强 时间:2020-11-16 10:50:57 星期一

一位黎族织锦艺人展示龙被织绣场景。

  复原--

  严谨运用传统技艺

  “龙被复制”行动中,织造团队要复制的不仅是龙被的外形,更要复制龙被制作的传统技艺。团队与江苏省苏州市钱小萍古丝绸复制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由该所国家级丝绸大师钱小萍对项目进行技术指导、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检测,以及对织女刺绣过程的培训工作等,确保项目实施的严谨性。

  复制的第一要务,就是研究透龙被原件。为此,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先后协调省博物馆租借五联幅龙被原件“清代黎族人形纹五联幅龙被”(国家三级文物)以及鉴定为清后期作品的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自有的“龙凤呈祥八卦图三联幅龙被”,作为织造参照原件。

  这两件龙被于今年5月送往钱小萍古丝绸复制研究所进行检测。“我们详细检测了原件的棉纱材质、粗细、经纬密度等,希望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不仅达到外观上的复原,还要达到质似、形似、神似,这样才算真正的复原。”苏州丝绸博物馆原馆长、高级工程师钱小萍说。

  要原原本本地进行复制,就必须严格遵循龙被制作的“古法”。海岛棉经过纺纱和手工植物染色,制作龙被底布的材料才算准备完毕。对于一直沿用传统踞腰织机织布的黎族妇女来说,织布并不难,但如何织就龙被原件底布中的白色部分,却难倒了不少织女。

  “底布的白色部分与其他部分织法不同,要通过裹织法把经线包裹进去,但许多织女并不掌握这项技艺,试验多次也没有成功。”海南传世黎锦工艺研究所所长郭凯说。后来,团队发现我省美孚黎地区的黎族妇女所戴的白色头巾正是采用裹织法织就而成的,便前往东方市找到黎锦古法染色技艺传承人符现相,经过符现相和母亲两代人的努力,终于制作出几幅与龙被原件最为接近的底布。

  更难的还在后面。黎族织女“双面绣”技艺出类拔萃,她们在同一块底料上、同一绣制过程中,呈现出正反两面图案、轮廓及色彩等几近一致,采用传统的直针法和扭针法,灵活巧妙地表现出刺绣纹样的质感。

  “但与双面绣技艺不同,龙被是单面绣锦的杰作,结构工艺非常独特。它只在织物的正面刺绣和呈现花纹图案的浮雕感,背面却没有颜色和图案,十分整洁。”钱小萍高度评价海南龙被刺绣技艺。

  为克服刺绣这一难关,今年6月,我省先后委派钟玉琴、王月梅、王亚菊等多名学员前往苏州学习刺绣技艺一个多月。8月22日至9月23日,先后组织举办两期“龙被刺绣技艺培训班”,请钱小萍团队前来培训,参加培训的50多名织女均通过测试。

  “织女们的积极性很高,先从麒麟、双凤朝阳等单个纹样绣起,促进刺绣的熟练度。”郭凯说,复制成功的太极八卦麟凤呈祥图龙被前后凝聚了近50位织女的心血,从复原效果来看,虽然龙被的原材料、染色和古代黎族龙被有一定的差异,但从织绣技艺来看,复制龙被已经走出成功的第一步。

(编辑:陈德文)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