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方焕向记者展示他的野生紫菜。
好儿郎搏击风浪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对于生活在海边的龙楼人来说,出海捕鱼和采摘紫菜,是许多人家维持生计的重要收入来源。然而,外人往往无法想象,这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经历的风险。龙楼紫菜,背后凝结的是龙楼人的智慧和勇敢。
林方焕告诉记者,想要采刮紫菜,凌晨四五点就要起床了,因为这是开始退潮的时间。当海水退去,浸泡在海中的岩石裸露,人们才有机会刮取到长在上面的紫菜。在这之前,他得用绳索一头拴在大石头上,一头拴在自己的腰上,小心翼翼地攀援在陡峭湿滑的岩石上。如果一不小心被风浪击中,或是脚下打滑,掉进海里,会有生命危险。
在一些陡峭的地方,为保安全,村民常常两人结成一组,一个在上面拉绳子,另一个下到深处刮紫菜,看到浪来了,一声大喊,拉绳子的人就会拼命地把下面的同伴拉到高处。
不得不说,刮紫菜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体力活。尽管刮菜人都会选择潮退的时间,但海面上并没有风平浪静。一阵海风吹来,腾起四米高的海浪朝岩石扑来,刮菜人迅速拉紧绳索,攀援到高处安全地带,待浪后退,再回到原位继续。毎次刮菜的时间不到4分钟,下一波海浪又袭来了。就这样,一直在与风浪抗衡,坚持到早上9点,来来回回已经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没有足够的体力绝对是不行的。
刮紫菜的工具,大多都是铝合金的银色小碗,村民们自己动手改造而成。据说以前是用老椰子壳,刮一早上紫菜,能磨坏四五个椰壳。
刮到的紫菜,村民们就近用海水冲洗第一遍。然后拿回家再用井水洗干净,拣去紫菜上的螺壳等杂物。这时,差不多也到中午了,赶上日头,抓紧铺开藤席,将湿哒哒的紫菜晒干。如果没有晒干,紫菜会腐烂,那就前功尽弃了。
今年55岁的林方焕,采刮紫菜的活干了20多年。当地像他一样忙于刮紫菜的,大多都是30岁到50多岁的青壮年男子。“年纪太小或太大,都不行,女人也不行,体力跟不上,太危险。”林方焕说。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