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牛在耕地。 古月 摄
海南养牛历史悠久
海南小黄牛皮薄、肉嫩,与外地牛肉明显不同,其中以保鲜度极高而声名远播的定安仙沟牛肉,一经品牌宣传,便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消费。
除了鲜牛肉,海南还有不少牛肉干品牌,比如锦山牛肉干、瑞溪牛肉干等。从这些历久弥香的名小吃中,可以看出,海南人养牛食牛的传统久矣。
比如,锦山牛肉干,其生产到底始于何时?海南日报记者翻阅史料发现,当地制作牛肉干的工艺至少已经传承了上百年。据《文昌县志》记载,民国初年,锦山墟有几家牛肉干店颇有名气,其中东寨二、罗豆红、米行、横行4家最为有名。
相传清末时,有个锦山人叫韩贵元,他养牛也宰牛卖肉,有时牛肉卖不完,他的老婆“罗豆红”就拿来做牛肉干卖。渐渐地,罗豆红牛肉干就出了名。
也有人说,文昌地区华侨众多,兴起下南洋热,古时航海技术落后,人们出海远航皆乘木船,干粮储存条件简陋,而牛肉干既轻便又好吃、耐吃,因此顺理成章成为下南洋远行的首选,所以牛肉干应运而生,并日渐盛行。
人们制作牛肉干的牛肉,以前以黄牛居多,后来也用水牛。“传统农耕社会,耕牛能干重活,人们舍不得宰杀。现在不同了,生产技术发达了,耕牛无用武之地,多半也都成了人的盘中肉。”文昌市锦山镇一位老农这样说道。
瑞溪牛肉干,与瑞溪粽子、腊肠被并称为“瑞溪三宝”。据传,清康熙年间,澄迈瑞溪建墟之时,外地客人挑货来卖,当地居民也争相拿出自家的牛肉干等好货来售卖,逐渐形成了品牌。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