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随着央视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热播,带来了一股公众考古热。但是,这些宝物的背后,是考古的艰辛和危险,特别是水下考古。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水下考古:就像惊险的破案 每次下水都生死相托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8-01-03 20:26

  中国的海底有多少宝藏?谁在寻宝?怎么发掘?一艘古代沉船有多少秘密?如何和盗宝者较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问题,神秘而好奇。

  这些天,随着央视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热播,带来了一股公众考古热。但是,这些宝物的背后,是考古的艰辛和危险,特别是水下考古。

  在宁波,有一支水下考古队,他们沿着曲折的海岸线,发掘中国海底的宝藏。这是个极小众的群体。这30年来,中国培养了150余位水下考古队员,由于种种原因,仍在一线作业的不足一半。其中,作为海洋大省的浙江有15人。

  除了神秘,惊险和刺激,他们的每一次下水,都是生死相托。

  考古圈子里的小众群体

  在水下考古界,1981年出生的林国聪是出名的“男神”。

  他是我国仅有的6个水下考古潜水教练之一、6个能够深潜至海底100米的技术潜水员之一,还拥有多项国际通用的资格证。

  其实,“水下考古”这个名词的出现,不过百年,在中国,则只有30多年。这30年来,中国陆续开展培训班,培养了150余位水下考古队员。

  有的因为身体原因,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改行了,如今在一线下水的不足一半。其中,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水下考古队就有8名。林国聪就是队长。

  这支平均年龄仅为34岁的“水下考古的宁波帮”,已然成为保卫中国水下文化遗存的中坚力量。

  2003年,林国聪从老家福建来到了宁波,那时水下考古人才匮乏,第二年,他就报名参加了培训,从一个不会游泳的旱鸭子,最后修炼成为了教练。

  要成为队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一个月的潜水培训和一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然后通过考试,费用需要十来万元。培训时,经常被晒得脱皮。

  林国聪记得,24岁那年初学潜水时,他整天泡在水里,每天手指脚趾泡到发白发胀,连晚上睡梦中都会不自觉地伸手踢腿练习蛙泳,一次由于动作过大,还惊醒了同屋酣睡的学员。

  和普通的潜水不同,水下考古是科研。需要拍照,测绘,给每件文物编号等等。

  电影里,深邃的海底,古老沉船横亘眼前,成群的鱼儿游弋身旁……既浪漫,又令人神往。可在林国聪眼里,水下考古是门严谨而艰辛的科学事业,这里没有浪漫,更不是猎奇。

  林国聪下水的时候穿着一套厚厚的潜水服,加上身上的各种器材和防身用的武器,总重量达到了70公斤。“潜水服是为了抵抗压强的,越往下,压强越大,一般每下降10米增加一个大气压。”

  中国的水下考古队员最多能下潜100米,这是一个世界级的深度。林国聪最远到过非洲的肯尼亚,参加国家的一个水下考古项目,寻找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遗迹。

  水下考古队员们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在海水中痛并快乐着,是因为钟爱水中探宝的感觉,水下的未知世界,让他们痴狂。

  这些队员都干过陆上考古,也干过水下考古,同样找寻一件珍宝,在水里,难度超出陆地上百倍。但是,一旦找到了,那种兴奋感,也要超出许多。

  每一次下水,都是生死相托

  水下考古,并不浪漫。

  “每一次下水,就是生死相托。”队员金涛这样告诉钱江晚报记者。这名出生于1983年的在读博士,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高材生。每次下水,都是两个人一组,一个人有危险,另一个人要帮忙救援。“只有当你握着潜伴手的时候,才明白,水下的生死与共,性命相托,两个人下水就要两个人一起上来”。金涛说。

  水下考古队员虽然分散在全国,但一有考古项目,都会接受统一的调度。队员们的感情很深,像兄弟一样。“如果不够信任,不够坦诚,肯定不会有这样的生死相托了。”

  金涛喜欢这样的氛围和关系,所以,几年前,他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机会,回到了宁波。

  与陆上考古相比,水下考古受天气、潮汐、洋流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更大。海上气候变化莫测,刚还艳阳高照,顷刻又大雨倾盆,使得考古潜水更添了几分凶险,尤其是浙东沿海水况普遍较差,水浑流急风浪大,所谓的潜水探摸,其实就是靠手一寸一寸在淤泥中摸索感觉出来的。

  你不知道会摸到什么东西,所以也是非常考验你的心理承受力。水下有生物,比如遇到水母,那就是梦魇。

  水下考古队员王光远告诉钱江晚报记者,“水母中有些是有毒的,甚至有个别剧毒的水母可以置人于死地。”

  一年前,曾有一位跟王光远一起工作的水下队员不小心被水母蜇到,当时他整张脸都肿了,到现在还留着疤痕。

  王光远自己也有过被水母蜇伤的经历。“我们的脸、脖子这些皮肤裸露的部位很容易被水母侵袭,会像触电般的刺痛,然后那一片就火辣辣的疼。”

  下水时,他们还要带一把刀,当然不是和鲨鱼搏斗,下水会遇到渔网,这同样是很要命的。一旦被缠住,就很难脱身。刀,就是用来割破渔网,但是,显然,在水下操作,非常费劲。

  下水必带的还有一根绳子,这是他们的生命绳。沿着绳子下水作业,又沿着绳子上来,如果绳子找不到了,那也是很危险的,一个人要帮另一个一起找。

  水下考古有季节性,5到7月是最好的工作时间,因为天气好,下水还要看天气看洋流,一天的工作只有两三个小时。

  每一次发掘,就像破案

  更多的人,对水下的宝藏有兴趣,但考古队员们关心的是,文物背后的信息。“值多少钱,那是拍卖行的事,我们兴趣不大。”金涛这样说。比如发现了一艘沉船,它是从哪来,到哪里去,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和社会面貌。“我们就像破案一样,抽丝剥茧,尽量还原当时的特定环境,做出分析,加以研究”,林国聪介绍,“并不是找出宝贝就行了”,这也是考古者的最大乐趣。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他主持发掘的“小白礁Ⅰ号”沉船遗址,从发掘至今的近四年时间里,他们还在继续研究整理,这艘船是不是从宁波出发,它要到哪里去?当时宁波的海上贸易情况怎么样?等等。

  就像破案一样,论证要有证据,而且是多重的。

  有一个推测已经得到了相对的证实,这艘船应该是东南亚造的。有两个证据,一是木材,用的是龙脑香科和马鞭草科的木材,这是东南亚比较流行的材料;另一个是造船的方式,这艘船有龙骨和“肋骨”,造船史专家说,是东南亚常用的造船法。另外,他们发现,在龙骨上有两个圆孔,里面塞着两个铅片。“这就是‘保寿孔’,祈求平安,是当时的一种习俗,也在这艘船上得到了证实。”考古队员金涛说。

 

相关链接:

乾隆去圆明园,船队怎么停靠?考古有新发现!
探访东汉西域都护府推断地 计划进行考古发掘
今年北京发掘保护古代墓葬3000余座 考古规模创纪录
粤东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准立项
辽上京遗址考古获得重要成果

 

相关链接:
辽上京遗址考古获得重要成果
粤东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准立项
今年北京发掘保护古代墓葬3000余座 考古规模创纪录
探访东汉西域都护府推断地 计划进行考古发掘
乾隆去圆明园,船队怎么停靠?考古有新发现!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左盛丹] [编辑:金慧仪]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健康中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