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海口湾一带,碧海蓝天,美景如画。记者 杨鹤 摄
记者手记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
□记者 黎越
海口地处低纬度的热带地区,全年日照时间长,每年的4月就开启“夏日模式”。漫步龙华区,骑楼老街连廊为行人撑起一方凉爽之地;探访秀英区,火山石建起一座座民居,是原住民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充分展现了椰城人民立足实际的生活智慧。
作为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如何降低极端天气对城市带来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椰城必须交出的答卷。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由于海口天气炎热,海滩、商圈、文体场馆和公园等场所常常成为市民游客青睐的好去处。因此,海口通过增加水体面积、扩大绿地规模,利用自然蒸腾作用降低环境温度。同时,优化城市通风廊道设计,引导空气流通以加速热量消散。此外,还应在商场、步行街等建筑布局中融入气候适应型设计,通过遮阳挑檐、通透结构实现自然降温。
打造气候适应型城市,仅靠政府和企业的努力远远不够,还需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选择简约、绿色的生活方式。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因地制宜,指导企业和社会公众做好极端天气下的应对防范工作,保障城市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