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高僧鉴真六渡日本,五遇海难而不屈。其无畏精神谱写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奇迹。
●1200多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促成鉴真与海南岛的一段缘份。
●今年四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加“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时还不忘提起这段历史。
历史常有偶然的巧合。 南海上的一场台风,竟促成唐代高僧鉴真与海南岛的一段奇缘。
唐代天宝七年(公元748年),鉴真师徒和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及水手共18人,于七八月间从越州(今浙江绍兴)出发,开始他的第五次东渡。在海上航行十余天就遇上一场大台风,狂风骤雨巨浪让他们迷失了方向。海浪把他们乘坐的木船送到了振州(今三亚)。鉴真等人受到海南民众的盛情欢迎,并在海南岛居住近一年半之久。
今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召开。出席会议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发言时,对于鉴真和尚的这段历史如数家珍,使得许多海内外与会者对海南丰厚历史人文积淀有了深刻印象。鉴真来到海南,使海南这个曾留存宋末元初女纺织家黄道婆,宋宰相卢多逊,宋代爱国将相李光、赵鼎、胡铨,元代宰相王仕熙,岭南巨儒钟芳父子等人生活痕迹的宝岛,于丰厚的流放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中又添加了重要的佛教文化元素。
海南对鉴真的记忆尽管鉴真的背影早在1200多年前就飘浮于大海北去,不再回归。不过既然有过活动的遗迹,也就留下了记忆。鉴真东渡到达海南并且居住近一年半之久,是由于一场台风的偶然。然而,海南以前对鉴真的到来的迎接是轰轰烈烈的,如今对他的记忆的表达也颇为壮观,这在现今的三亚大小洞天和南山文化旅游区可见一斑。
三亚大小洞天景区位于南山西南隅,枕海面壁,景区文化虽以中国道家文化为主题,却有好几处主要景点与佛教高僧鉴真相关。如鉴真群雕。群雕是组高达七八米的大型雕塑,以大块花岗岩石为原材料。塑像是鉴真师徒五人面向大海,石头的质感凸现五人面对危情的刚毅之态。鉴真群雕的山下是一组惟妙惟肖的龟雕。这些用石头雕成的10余只龟,大小不一、神情逼真。龟在佛教中是吉祥动物,将此群龟雕刻与鉴真群雕相衬映,自是刻意为之。站在鉴真群雕安置处,远眺大海,崖州湾弧弦百里,碧波万倾可尽收眼底,山海之间宛如一幅古朴雄壮的长卷画图。
海上奇石林立是大小洞天景区的一大特色,其中有处天然大礁石被命名为“鉴真沐海”。景区工作人员说,高僧鉴真漂流至大小洞天附近登陆,并居住在南山之中,他经常来此沐浴海水和阳光,久而久之便在此处有了一块酷似鉴真的巨石,故取名为“鉴真沐海”。然而,鉴真师徒是否真的在大小洞天处登岸?据有关史料,鉴真登陆海南岛是在宁远河入海口大港,大港入海口距大小洞天景区有好几十里路远。从史料看,鉴真先是住在振州别驾冯崇债家中,后才居住在大云寺。大小洞天区域树高林密,解放后,郭沫若先生在修《崖州志》时,前往大小洞天还专门请人砍树开路。
笔者认为,唐代时大小洞天一带自然生态更原始,鉴真是否果真落脚于此还是一个谜。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中国佛教界和旅游业的人士,提议在三亚南山兴建“南山寺”,以纪念鉴真东渡时曾到过海南。为促成其事,1993年4月,著名书法家、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特致信给当时海南省的主要领导。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1993年6月,南山文化旅游区进入实质性运作。
南山是一大型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面积34、7平方公里,分期开发建设,总投资额需60亿元人民币。现南山文化景区虽然建成部分仅为总体规划的十分之一,但已在海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与亚龙湾、博鳌一道誉为海南具有聚集效应的三大旅游品牌。因鉴真和尚生于盛唐,“南山寺”采用的是盛唐时的寺庙建筑风格。其建筑开阔、富丽雄浑,再现了高度繁荣的盛唐时期民众昂扬向上的审美风格。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