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俊杰
鉴真和尚与海南之缘
来源: 信息转载 作者: 时间:2010-08-08 10:30:31 星期日

  ●关注风物风情

  鉴真学识渊博,才华超群,被尊为淮南“独秀无偏,道俗归心”的佛教首领。羁留期间,鉴真等对当地风光物产和野生植物,进行了广查博采,并载入史籍。鉴真高足弟子思托负责进行详细的记录,写进《东征记》中。这些宝贵资料,后由日本淡海真人元开以之作为蓝本,写成《唐大和上东征传》一书。这本书在中国史学上有一定位置。据记载,当时南国宝岛风光秀美,独具特色的风情,和南药、香料、奇树异果等在书中都有所体现。例如热带作物有荔枝、龙眼、椰子、菠萝、槟榔、沉香等等。思托尤其对其中的毕钵果、优昙钵树和楼头等珍果感兴趣,并作了极其详尽的记录。鉴真对海南的民间的生活,尤其是农事方面也十分关注。他写道:“养蚕八度,收稻再度”。

  这与明代的丘浚所撰写的《南溟奇甸赋》“岁用八茧之蚕,田有数种之禾”的说法大致相符。进一步说明了唐代海南不但掌握了养蚕取丝的技能,而且还懂得种植双季稻,具有先进的农耕制度和生产技术。鉴真一行在振州整整住了一年多时间。离开时,州别驾冯崇债又派甲兵八百多人沿途护送,到了万安州(今万宁),住在冯若芳家中,“三日供养”。在开元寺住了些日子,后转道前往澄迈,从海路乘船入雷州半岛,不久回到扬州。

  大海盗与佛门高僧 历史的记忆,不经意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特征。鉴真一行羁留海南的近一年半时间中,据记载,他们所接触到的海南头面人物中,主要为冯若芳、冯崇债、张云等等。冯若芳“每年劫取波斯船二三艘,取物为己货,掠人为奴婢,其奴婢居处,南北三日行,东西五日行村村相次,总是芳奴之住处也。”(据《唐大和上东征传》)。

  以此推测,冯若芳乃唐玄宗天宝年间,盘踞海南岛万安州(今万宁市)的大海盗。从史料看,冯若芳的家财恐怕富可敌州。他会客时焚烧价值昂贵的“乳头香”,而且一烧即百斤。乳头香极其名贵,是外商赖以与中国贸易的奇货,冯若芳却用以当火烛。当时振州还有一个名叫陈武振的地方豪强,也劫掠外籍船只,不过他的劫掠够不上冯若芳,也不如冯若芳富有。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带十二种香,约六百余斤。那些香是用海南特产香木制成的,有可能是冯若芳赠送的。

  冯崇债与冯若芳是亲戚。官府与海盗相依托的实录告诉我们,隋唐时,海南存在一个豪强割据现象。唐德宗时期的史学家杜佑着的《通典》也称:“以富为雄,豪富俘掠不忌”。实录同时也反映,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很发达。古崖州在中国史书上占有一席之地,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水南村的大港。大港作为通商口岸,在海南古代海上交通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唐代,我国的对外贸易已十分发达,往返于广州、扬州、泉州和波斯等国的中外商船,为了避风和取水,经常停泊于大港。大港成为南方海外交通的中转站。

  当时海南的金银、珍珠、玳瑁、香料、槟榔等土特产也从这里远销国内外各地。偏僻的海岛,居然有如此丰富的物流中转中心,自然激起一些豪强的贪婪之欲。让人颇感兴趣的是,大海盗对佛门高僧鉴真如此恭敬,致以极高的礼遇。这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是为了赎罪?已经发了大财,想金盘洗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还是出于什么别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佛教在国人心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大海盗也罢,无欲无求的圣人也罢,现在一切成了过眼烟云。惟一让人回味无穷的是海南岛与佛教高僧在不经意间结下的那段佛缘。

  “过海大师”鉴真其人大海常常是历史的出发点。在古代科技条件还不足以提供海上人身安全保障条件下,脆弱的生命在茫茫大海上随时可能遭遇各种无常。鉴真东渡日本五次失败,历经诸多艰险后,却仍不熄灭心中理念之火。

  对于许多人而言,鉴真的可贵更在于他大无畏的精神气慨,而不是作为一个具有博识的高僧。在眼睛失明的情况下,已入花甲之年的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到达日本后,他传授戒律,度人济世,成为日本律宗的开山始祖,日本人尊称他为“过海大师”。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