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俊杰
[刚峰说史]南宋名臣赵鼎:客死崖州之谜
来源: 阳光岛社区 作者:刚峰 时间:2010-08-24 09:38:34 星期二

  高宗在位时分为两个时期,刚登基时年号建炎。这一时期所用的主要大臣是李纲、汪伯彦、黄潜善、吕颐浩、赵鼎、朱胜非这些人,可谓君子小人杂用。建炎四年发生了苗刘之变,高宗一度退位,他唯一的儿子也在这次政变中夭折。复辟后,高宗提拔了在复辟中立了大功的张浚,进入一个政治上相对较为清明的时期。吕颐浩、赵鼎、朱胜非与张浚这些人在朝廷执政,完成了从渡江建国初期到站稳脚跟的过渡,史称“小元祐”。

  说起来,赵鼎和张浚是很有渊源的。俩人都属抗金派。在金军南下掳走二帝时,另立了张邦昌为帝,逼着剩下的不多的朝臣签名同意,赵鼎与张浚就偷偷溜了,没有签名。高宗登基后,赵鼎便升了官,御史中丞,成了言官。

  这个时候正是朝廷多事之秋。伪齐正在积极准备南侵,南宋朝廷得政权还不太稳,朝廷上能够用得上的大臣不多,赵鼎被因主战被留了下来,并且再次升官。这次升的官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也就是宰相,这便是赵鼎首度为相。

  绍兴四年,伪齐与金军联合南下,高宗很担心。很多大臣都认为应该暂避其锋,但是赵鼎认为应该坚决抵抗,不能不战而退,示人以怯。高宗同意了,就驾幸平江,临江御敌。这时的张浚已经被废置了好几年了,赵鼎对高宗力荐张浚可以大用,劝重新召用他。张浚于是得到了第二次政治生命,被召为知枢密院事,视军江上。金军眼看着没什么便宜好占,只好准备退兵。宋军追击,大败金军。

  但是,这次战争中,因为张浚是在前线的,所以张浚的功劳更大些。回到临安后,张浚便恢复了相位,朝庭从原来的赵鼎一个人执政变成了现在两个人同时执政。于是乎矛盾就来了。张浚有一马仔叫吕祉。吕祉这个人没什么本事,但是说话比较夸张,赵鼎不太喜欢,所以经常当面给他难堪。打狗也要看主人,张浚对赵鼎这种做法表示不悦,经常流露出对赵鼎不满的意思。赵鼎也发现了,向高宗提出辞职,好给张浚让路,让他一展底蕴。但是高宗没有同意。

  从前线回来后,张浚发现,与他相比,高宗显然更信任赵鼎。张浚下意识地认为,如果要实现他恢复中原迎还二圣的宏大抱负,就不能有跟他意见不一样的人在皇帝身边,影响皇帝的决策。于是,他想到另外引进一个人来参与重大政治决策,这个人就是秦桧。

  二

  秦桧何许人也?

  秦桧,字会之。出身生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 江宁(今南京)一个中小地主的家庭。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补密州(今山东诸城)教授,曾任太学学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与宋徽宗、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获。南归后,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

  其实秦桧也是普通人家出身,他父亲当过静江府古县(今广西永福县境)令,这在宋朝统治阶级中只算得上一个小官。秦桧早年做过乡村教师。他对这个职业并不满意,甚至牢骚满腹,说“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他要求不高,只要有几百亩好田,不再当“童子师”、“孩子王”,不再靠束修自给,也就可以了。早期的秦桧在没有官场背景下进步的不太快。

  从史书上查到,早期的秦桧并非是奸臣,在北宋未年的几件大事中表现的可圈可点。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进攻汴京(今河南开封),要求宋徽宗割让三镇: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这时身为职方员外郎的秦桧,提出了较为重要的四条意见。一是金人贪得无厌,要割地只能给燕山一路;二是金人狡诈,要加强守备,不可松懈;三是召集百官详细讨论,选择正确意见写进盟书中;四是把金朝代表安置在外面,不让他们进朝门上殿堂。当时要弭兵就得割地,南宋派秦桧和程璃为割地代表同金人进行谈判。秦桧在谈判中尚能坚持上述意见,表现的还有些大义鼎然,于是谈判回来后升为殿中侍御史、左司谏,大概也就是副部长级。

  在宋徽宗,钦宗被俘后,女真贵族要宋朝遗臣推立张邦昌为傀儡,秦桧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张邦昌过去附会有权势者,干的是有损国家利益的事。而大宋江山倾危,人民苦不堪命,这尽管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但张邦昌是推卸不掉他的责任的。为此,宋朝的人民群众痛恨他象痛恨仇敌似的,如果给他地盘,又让他主宰人民,那么,各地的英雄豪杰定会联合起来鞭责讨伐,国家会大乱的,张邦昌最后也成不了大金的重臣。如果一定非立张邦昌为帝,秦桧直言:“则京师之民可服,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天下之宗子不可灭”。其言掷地有声。从秦桧提出对金的意见,割地问题上的主张以及反立张邦昌为帝来看,那时的秦桧不仅不是奸臣还是一个有思想敢直言达纳的忠臣。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以秦桧反立张邦昌为借口,将他捉去,同去的还有他的妻子王氏及侍从等。这时宋徽宗得知康王赵构即位,就致书金帅粘罕,与约和议,叫秦桧将和议书修改加工润色,并代表他与金谈和约。从此,一个本来权位并不显赫的出身小官吏家的秦桧,展现出他潜在的机灵与变幻,秦桧借此机会亦步亦趋地追随着金人,逐渐成为金人培植在南宋的卧底,并在中国历史长河上留下千古骂名。

  秦桧南归后,自称是杀死监视他们的金兵夺船而来的。臣僚们随即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孙傅,何粟、司马朴是同秦桧一起被俘的,为什么只有秦桧独回?从燕山府(今北京城西南)到楚州二干八百里,要爬山涉水,难道路上没有碰上盘查询问,能杀死监守人员,一帆风顾地南归?就算是跟着金将挞懒军队南下,金人有意放纵他,也要把他家眷作为人质扣留,为什么能与王氏偕行而南呢?这些疑问让秦桧初回国时并没有得到重用。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