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秦桧唯恐重要将领难于驾驭,就想法收他们的兵权,以扫除不利于他投降活动的障碍。于是密奏召三大将韩世忠、张俊、岳飞入朝,“论功行赏”。三将到临安,韩世忠、张俊被任命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使(枢密使、枢密副使都是负责军国要政的)。明升官职,实解兵权。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
完全掌控朝政的秦桧,开始对赵鼎一干人进行修理了。
绍兴十一年(1141年)九,十月间,秦桧按金人授意,兴起岳飞之狱。
岳飞,严格上来说是经赵鼎发现并不断提拔上来的杰出军事人才。赵鼎为相时鼎立向皇上保荐才有了后来的岳家军。清除岳飞实质就是斩断赵鼎唯一可以其抗衡的一张牌。
秦桧在修理岳飞的手法上可谓达到了中国历史上政治手腕的颠峰之作。
秦桧先是派谏官万俟卨收集伪证,组织狱词,罗织罪名。秦桧又串通虽为主战却与赵鼎有矛盾的张俊,收买、勾结岳家军重要将领张宪部将王贵、王俊等人,秉承秦桧意旨,诬告张宪欲据襄阳为变,以谋恢复岳飞兵权。张宪遂被捕入狱,将岳飞,岳云父子也送大理寺(甫宋最高审判机关)。岳飞被捕已两月有余,罪状’还投编造好。一天,秦桧独居书室,吃了柑子,用手指划柑皮,若有所思。秦桧妻王氏素来阴险,看见秦桧的动作就讪笑着说,“老汉怎么一直没有决断呢!捉虎容易,放虎难哪!”秦桧听懂了王氏的意思,写一张小纸片送狱吏,岳飞当天就死在狱中,岳云、张宪被杀于市。
这一天正是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却成了中国历史上永远沉重的一天。
岳飞将被害时,抗金老将韩世忠十分气愤,质问秦桧,岳飞父子究竟犯了多大罪,事实如何,有什么证据?秦桧说:“莫须有”(这是当时的口语,意思是“可能有”,“也许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这时韩世忠已罢枢密使之职,他满腔愤患,只得骑驴载酒绕西湖了。
秦桧总揽大权后排除异已的迫害手法花样翻新。
秦桧的一种手法是背后拨弄是非,造谣离间,出卖同他共事的大臣,特别是对二个同为相的张浚与赵鼎。
绍兴七年(1137年),张浚要求离开右相的职位。宋高宗赵构问他:“谁可代替你呢?”张浚不说。赵构又问:“秦桧怎么样?”张浚说:“与他共事,才知他不光明磊落。”赵构说:“那就用赵鼎。”赵鼎接替了张浚的宰相职务。后来张浚受到迫害,要把他安置在岭南,赵鼎虽然与张有矛盾但毕竟在主战的思路一致,就约同事解救,与众大臣面奏赵构,每人都千官万语为张浚求情,唯独秦桧一言不发。张浚虽然曾极力为引荐过秦桧,并谈秦桧“善良”,后来共事后知他不光明正大,在秦桧复相的事上就不再推崇他了,秦桧因此怀恨张浚。秦桧事后用挑拨手法告赵鼎说:“在你复相的事上,皇上想召用你,我也帮你说过好话,可当时是张浚拖延扣留”。赵鼎经秦这么一说也就深信不凝。秦桧当年在枢密院作赵鼎下属时只听赵鼎的指使,而赵鼎素来就与张浚在工作上有些矛盾,经秦这一拨弄,赵鼎就去排挤张浚,两个人争来斗去,最后他们都被秦桧所排挤。赵鼎与张浚晚年在福州相遇,谈及此事,才知都被秦桧出卖了,算计了。
秦桧的第二种手法是言语不多,却很毒,甚至以一语害人。正如《宋史》中所说,秦桧阴险如悬崖陷阱,深危莫测.群臣讨论政事,还没有据理力辩,他用一两句话就否定了。李光曾与秦桧争论,发言稍微触犯了秦桧,秦桧就不说话了。等李光说完,秦桧慢慢地说:“李光没有作大臣的礼法。”赵构听后,对李光十分生气。所以史书上指出秦桧凡陷害忠良,一般是用这种权术。
秦桧的第三种手法是一意孤行,排除异己,必欲置反对者于死地而后快。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愿斩秦桧以谢天下。顷刻受到秦桧打击,把他贬往昭州(今广西乎乐)“编管”(宋代官吏,因罪除去名籍贬谪州郡,编入该地户籍,并由当地官吏管束)。他因小妻临产,想稍晚几天再走,结果秦桧派人叫他戴上刑具,押送昭州。秦桧还觉得对胡铨处理过轻,不足以“贬一警百”,使反对议和的人从此俯首贴耳,箝口不官,因而迫使赵构发了一道诏令,说胡铨上疏是放肆称凶,倡导犯上之风,告诫朝廷内外,不得效法。大臣白锷说秦桧办事荒谬反常,被刺配万安军(今广东海南岛万宁)。
四
绍兴十四年(1140)赵鼎贬为清远军节度使,旋谪漳州、潮州安置。四年后又被秦桧诬陷受贿,由潮州再流放到吉阳军(今三亚市)。
其实,秦桧对赵鼎还是客气的,毕竟曾当过他的顶头上司。当时赵鼎被贬离京时,秦桧假惺惺地为他送行。但赵鼎并不领情,只是轻蔑地瞧了他一眼,拱拱手就走了。为此,秦桧更加忌恨赵鼎,将他越调越远,最后贬谪到崖州。他途经雷州时,知州王惕“假肩与以送”,秦桧闻知,谪王惕金州。
按照常规,赵鼎到吉阳军报道后要给朝廷上表谢恩,赵鼎在崖州寓宿裴闻义家给宋高宗的上表中,表达了他抗金救国的思想永远不改变:“白首何归,帐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挚九死而不移”,坚强的意志使秦桧感到胆寒:“此老倔强犹者!”同时更加紧对赵鼎的逼害。赵鼎在吉阳“深居简出,杜门谢访”。“海南积荡水云飞,黎婺山高日上迟,千里孤光一樽酒,此情惟有故人知。”广西帅将张宗元遣人持诗书和药石、酒、曲前往慰问,秦桧知后,马上把张调离广西。
赵鼎在崖州住了三年,熟人都不敢去看望他,生活非常困苦。秦桧知道他的处境后,认为他活得不可能长久,便嘱咐地方官每月向自己呈报他是否还活着。
赵鼎六十二岁那年,终于患了重病。临死前,他把儿子赵汾叫到床前,悲愤他说道:“秦桧非要置我于死地。我不死,他可能会对你们下毒手,我死了,才可不再连累你们!”说罢,他叫儿子取来一面铭旌,在上面书写了一行字:“身骑箕尾归天去,气作山河壮本朝”。它的意思是:我身骑箕、尾两座星宿回归上天,我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豪迈地存在于本朝,并自书墓铭,最后面朝中原而卧,绝食而死,葬于昌化县旧县村,时为绍兴十七年(1147年)八月,享年仅63岁。
赵鼎死后,一些名人曾赋诗纪念,胡铨哭诗曰:“一堆黄土寄琼岛,千古高明屹太山。”由于朝廷众臣的努力,第二年赵鼎遗骨得以归葬浙江石门,留下生前部分衣冠,葬于昌江县旧县村原墓穴,作为衣冠冢。当年,赵鼎葬棺回归路过琼州府时,有名士作祭文曰:“惟公两登上宰,皆值危难之时:斥南荒,遂为生死之别,事已定于盖棺,恩特准备予归骨。”
赵鼎以死抗争的消息传到中原后,“天下闻公而悲之”,一时“中原望断因公死,北客犹能说旧愁”。然而秦桧并无悔意,屡兴大狱,株连无辜。秦桧晚年时,有人又告赵鼎的儿子赵汾同赵令衿饮宴后厚赠礼物,必有奸谋,就送赵令衿入狱。秦桧在他的“一德格天阁”,里写上赵鼎,李光,胡铨的姓名,“必欲杀之而后快。”此时赵鼎已死,恨不能处置,就想捕杀他的儿子赵汾。秦桧尤恨张浚,将他编管水州(今湖南零陵),指使其死党张柄坐镇潭州(今湖南长沙),与郡丞汪召锡共同监视.秦桧甚至要赵汾捏造事实,诬陷自己与张浚、李光、胡寅“谋大逆”,这次株连贤士五十三人。兴起这个大狱之时,秦桧已是奄奄一息之日了。
赵鼎死后十年,李宗赵僚即位,追封赵鼎为丰国公,赠太博,溢忠简,后人亦称赵忠简。
在海南,关于赵鼎的史料不是很多。
从宋朝就保留下来的赵鼎衣冠墓至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原有一块石碑,上面阴刻"大宋壮元内候宰相赵鼎公之墓",数百年来,每年清明节,当地黎族百姓缅怀赵公,纷纷挑饭带肉来到墓地扫墓致祭,表示敬奉。文化大革命期间遭毁坏, 在一座只剩有残块城砖,断壕沟渠的古城中,几块石碳和方块的黑色墓石埋在野田深处,荒圯冷寂。几百年后的“文革”,生生把赵鼎的衣冠都挖掘出来,任飓风、台风呼号,只留萋萋荒草陪伴着倔强的赵鼎……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