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南海风云
槟榔屿华侨华人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林明江 时间:2011-08-20 14:19:02 星期六

  槟榔屿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的赤诚之心,感天动地,他们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应该得到应有的认识和评价。以吴世荣、黄金庆、陈新政等为代表的槟榔屿华侨华人不顾殖民政府、清朝领事馆、保皇党人的限制,干扰、破坏,甚至迫害,接受革命主张,开展革命活动。他们的实际行动有力地论证了孙中山关于“华侨乃革命之母”的著名论断,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槟榔屿位于马来西亚北部,马六甲海峡北海口,槟城是槟榔屿的首府。1786年,马来亚吉打苏丹把槟榔屿割让给英国,1819年英国人侵略新加坡,1824年的《英荷条约》,马六甲被移交给英国人,这三个海峡殖民地开始了它们历史的英国统治时期。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当地深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也影响到旅居当地的华侨华人。

  南洋总会移师槟城

  从1786年槟榔屿开埠以来,华侨华人就积极参加该岛的开发建设。随着槟榔屿的繁荣发展,华侨华人人数越来越多,英殖民政府在1902年的华人户口调查册中,记录了槟榔屿华人人口(包括辖下的过港、连、宁三埠人口):男子156807名,妇女91400名,合计248207名。由于华侨华人人口的增多,各类华侨社团如嘉应会馆(1801年)、广东暨汀州会馆(1801)、汀州会馆(1819)、琼州会馆(1866)、平章会馆(1886,也是闽粤华人联合会馆,取《书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之句命名)等会馆相继成立。各类宗亲组织如:邱、谢、林、陈、王、伍、梁等姓氏的宗祠家庙及“五福书院”、“南华书院”等华文学校也在同时期陆续设置。与此同时,华人工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清朝末期计有轮船公司8家,机器粉厂8家,杂货店76间,零售烟酒及洋货行业各有50间,等等。蓬勃发展的华侨社会,为孙中山在槟榔屿宣传革命思想,发动辛亥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

  孙中山分别于1905、1906、1907、1910春和1910年秋五次到达槟榔屿,宣传革命主张,扩大同盟会组织,筹措活动经费,并把中国同盟会南洋总会机关从新加坡移至槟城,召开庇能会议,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等,都得到以吴世荣、黄金庆、陈新政等为代表的槟榔屿华侨华人的坚决支持和鼎力相助。可以说,孙中山“九次革命,五过槟城”饱含着槟榔屿华侨华人的赤子热情,记录着他们的丰功伟绩。孙中山回忆起领导起义的历史时感叹地说:“其慷慨助饷,多为华侨”,在欢迎从军华侨大会上,也高度赞赏华侨“不图丝粟之利,不慕尺寸之位”,“一团热诚,只为救国。”槟榔屿华侨华人对辛亥革命的热情支持和重大贡献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编辑:陈樱妮)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