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媒体宣传革命思想
为了宣传进步思想,扩大革命影响,发展同盟组织,揭露清廷腐败,争取侨众支持,槟榔屿的华侨华人,除了创办槟城阅书报社进行宣传外,还积极创办报纸媒体。
早在1896年,就有当地华侨林华谦、黄金庆创设《槟城新报》,大多宣传保皇立宪主张,黄金庆还开了一家“维新书店”,取义戊戌维新之意。孙中山到达槟榔屿宣传民主革命后,黄金庆受了感召,参加了同盟会,力主《槟城新报》改变其保皇立场,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但未获得成功,只好退出该报。
1906年,在孙中山的勉励下,黄金庆创办了《槟城日报》,该报具有商业与中立性质,但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应是槟榔屿第一份宣传革命的报纸。黄金庆祖籍福建同安,先世旅居泰国,其父亲后来迁居槟城,经营锡米生意。黄金庆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华文教育,继承父亲遗业后,不但生意做得好,腰缠万贯,而且极具胆识,倾尽家产支持革命。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褒以特别旌义状,滇督唐蓂赓(即唐继尧)、粤督胡汉民亦赠以徽章与奖品,以表彰其对革命的贡献。
1907年孙中山第三次来到槟城后,在策划槟城阅书报社的同时,也着手筹办《光华日报》,孙中山亲自定名为“光华”,意为光复华夏。由于槟榔屿当时锡矿、土产跌价、市场萧条,经费困难而被搁置。而1909年8月,缅甸同盟会领袖庄银安等在仰光创办的报纸先采用了“光华”二字,称为《光华报》,后受当局迫害而停办。庄银安逃来槟城,有意续办《光华报》,后留在仰光的革命党人将《光华报》改名为《进化报》,得以继续出版而作罢。1910年12月20日,槟城同盟会公推黄金庆、陈新政、邱明昶、杨汉翔、林贻博、曾受兰等出面筹办《光华日报》,三年后成功出版。胡汉民、雷铁崖、张杜鹃、戴季陶、宋教仁等主持笔政。尽管面临着经费紧张和保皇派报纸《槟城新报》的排斥竞争,但创办人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旗帜鲜明地宣传革命。所以,此《光华报》非那《光华报》,槟榔屿的《光华日报》也不是庄银安创办的。《光华日报》不但是革命党人在马来亚最重要的机关报,也是马来西亚新闻史上发行历史最久的日报,至今仍在出版。
捐献钱财筹措经费与军饷
孙中山第一次到达槟榔屿后,槟榔屿华侨华人革命热情不断高涨,积极宣传,发动筹款,大力劝捐,筹措军饷,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台湾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吴清基2002年11月12日在槟城,参加槟城孙中山博物馆研究中心揭幕典礼时发表演讲称:“在孙中山的十次革命中,共筹得六十万两,其中三分之一是在槟城筹获”,这也就是说,十次革命,光在槟榔屿一地就筹集到20万两银子,还不包括民国政府成立后光复各省的捐款与北伐的军债等。
槟榔屿华侨华人对辛亥革命事业的捐助数额巨大,事迹感人有目共睹。从支持镇南关、河口起义到广州黄花岗起义,从救助新加坡《中兴报》到营救汪精卫、黄复生,从成立槟城阅书报社到发行《光华日报》,从接济革命党人到照顾孙中山等人的眷属,槟榔屿华侨华人都一如既往,无私援助,其人数之多,数目之大是少有的。如孙中山1910年11月以“中国教育义捐”的名义,为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筹款,计划在海外筹集港币13万元,孙中山在筹款紧急会议上沉痛激昂的演说,感动了在场的侨胞,当场就筹得叻币8000余元。在本次劝捐中,马来亚各埠共筹款港币47660元,其中槟榔屿黄金庆经手收得11500元。参与捐款的有吴世荣、黄金庆、邱明昶、杨汉翔、林福全、熊玉珊等114人。
在捐资的侨胞中,出现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有些人可以说是倾其所有,毁家纾难。如吴世荣,系槟榔屿第三代华人,祖籍福建海澄。他约21岁时,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大笔遗产。1905年孙中山第一次来槟时深受冷落,具有侠义心肠的吴世荣、黄金庆主动热情接待,从此受孙中山革命学说的影响,树立建立民主共和社会的崇高理念,积极支援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不但担任槟城同盟会分会长、槟城阅书报社社长,为革命事业致力奔走,而且以万贯之财,为革命事业排忧解难,甚至将自己的产业、园坵一块一块地变卖出去,最后连“瑞福号”别墅也变卖出去,支援革命。由于吴世荣对革命功勋卓绝,众望所归,被南洋各埠同盟会选为总代表(全球仅吴世荣和美洲代表冯自由二人),于1912年回国参加开国大典,到达南京时,孙中山亲率临时政府要员隆重欢迎,备受殊荣。孙中山1916年3月30日还致电吴世荣、黄金庆、徐瑞林继续寄予厚望:“闻兄等尽力向闽帮筹款,能多得济大局,幸甚。极盼好音。”这位对孙中山忠心耿耿,肝胆相照的华侨革命党人,甚至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葬在中山陵之旁,与孙中山为邻。但晚年生活困苦的他,于1945年辞世,长眠于槟榔屿这片热土上。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